缩略图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化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作者

罗志敏

昆明市西山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

摘要:新课标对初中化学课程设置进行了全新的调整,新增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文章围绕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现状、问题、策略进行探究,从课程内容的有效整合、真实情境问题下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有效提升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水平和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化学    跨学科    融合教学    问题与策略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1]。“做中学”就是要强化实践与体验,“用中学”就是要强化真实情景的问题解决,“创中学”就是强调形成个体独特的理解和表达。要实现这样的课程标准要求,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和路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真实情景中的问题解决。而真实情景问题往往具有复杂性,解决的过程通常需要将多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这就使得跨学科学习变成了实现改革的重要途径。

一、新课标理念下化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的现状

目前从认同程度来看,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教师认同度要高一些,从内容上看,大部分是基于事实(或现象)的跨学科设计,其次是基于方式(方法)的跨学科设计,而基于学科大概念(主题、任务)、社会问题、基于主体生活经验的跨学科设计较少。从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来看,各学校比较关注学科内部的整合,对跨学科探索不多,教师之间跨学科合作程度不高。在跨学科融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中,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要求[2]。

二、新课标理念下化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问题

很多跨学科主题教学采用的方式被认为是知识主题的拼接,选中一个主题,不同学科的教师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教学。例如,在开展“水”为主题的跨学科教学时,很多学校的做法是物理老师围绕水的升华、凝固、融化、沸腾来学习物质的三态变化,生物老师通过植物水分的吸收和运输来学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化学老师围绕水的净化和水的组成来学习。在这几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产生知识和思维相互交融与联动,也没有发生内在的逻辑关联,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共享一个主题或概念,而并非实现了国家提倡的跨学科主题教学。如何将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能力有待提升

跨学科融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对跨学科知识的理解、相互关联、设计、指导以及评价和改进的能力[3]。因此,教师对自己所教课程以外的知识也需要有所了解,包括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前沿动态,这样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才能正确掌握知识的交叉点和融合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此外,跨学科融合教学还需要教师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因为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核心在于把不同的学科、领域或知识体系的内容和方法融为一体,形成新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

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用到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实验器材、教学软件和设备等。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有效的开展跨学科融合主题活动,是教师面临的重要的现实问题。

(四)缺乏有效的跨学科评价体系

目前,跨学科评价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评价标准的不统一、评价方法的局限性、评价主体的单一性等,这导致跨学科教学的成果难以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从而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地评估,以及如何通过评估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是跨学科融合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新课标理念下化学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进行有效整合,凸显主题性。

本着课程标准导向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并突出主题教学。在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认真深入解读初中化学教材和《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及课程标准要求。基于此,教师再进一步研习其他学科的教材和课程标准,通过比对和分析,充分发掘各学科与化学教学相关的共性知识点,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特性,将最能展示共同学科思想方法、最具育人价值的教学内容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形式呈现。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到跨学科综合教学的各种方式和层次,适当增加深度融合的主题或活动。深度融合体现在学科思想方法的相似性,研究问题或核心概念的一致性,以及学科的认知视角和思考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实质性地发挥作用等[4]。

(二)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倡导以问题为驱动的教学模式。

跨学科融合教学要引导学生进行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以问题进行驱动,让进行深度的学习和知、情、意、行的统一,避免浅层学习的思维状态。因此在主题活动设计时遵从问题解决逻辑,依据实际问题解决过程,设计学习活动[5]。以一个主问题为主线,细分出若干子问题,并通过提问、解决问题,发现和理解跨学科知识的联系和互动,实现浅层思维向深层思维的过渡。

(三)提升教师跨学科融合主题教学设计能力

提升教师对跨学科课程内容融合的开发设计和实施评价能力是跨学科融合课程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学习—研究—实践—改进”模式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在学习的基础上,与具有互补性学科背景的教师进行交流、研究、确定跨学科融合教学主题,设计主题活动。在实施跨学科融合主题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讨论、评价、纠错、改进、优化,教师也可根据经验进一步改进自身的教学设计,提升自己的跨学科融合主题教学设计的能力。

(四)构建多维的跨学科评价体系

教学活动主要由教学、学习、评价三个部分组成,所以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基本要求。跨学科融合教学需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多维度评价体系包括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学习过程、思维模式的变化、学习方式的选择、自我评价意识的调整、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多个角度的评价,通过改进总结性评价、加强过程性评价、深化综合评价,实现以实践活动评价结果来促进跨学科学习[6]。同时,教师可结合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预设评价指标,渗透核心素养,并建立“自评”“互评”“师评”多主体评价模式。

四、结束语

化学跨学科融合主题活动,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从跨学科角度初步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真实情境问题,构建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跨学科融合学习,对不同的观点和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真正做到“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多门学科、技术、工程等融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质。跨学科融合教学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是一种高级思考的体现。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参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课题组.中小学跨学科课程融合的问题与对策[J]. 课程·教材·教法,2022(10)

[3]王欢,田康.教师跨学科素养的现实问题与应然追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0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