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的“说话训练”

作者

许银

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迤萨镇万年塘中心完小

摘要:目前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依然存在语言理解与表达方面的问题,且部分学生由于性格问题,交流存在一定的障碍,因而如何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的语言表达与理解能力,仍是课程教学研究的重点以及难点。以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尤为重要,也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鉴于此,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知识点,从课堂内外着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之能够在语言表达之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认知观念。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说话;训练

前言

伴随着我国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学生的认知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往的应试教学模式无法适应当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教师要学会根据相关的课程知识点,从创新性教学的角度,开拓创新课程教学环节,以给予学生良好的课程教学互动体验。即利用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机会,组织说话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说话训练之中产生良好的语言自主表达意识与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下面文章结合小学语文课程知识点,从语文教材的挖掘、说话训练情境的构建、课后的说话训练活动等方面,依次展开课程教学分析与探讨,以提出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正确、高效地说话训练指导意见。

一、用好语文教材上好“说话训练”课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说话训练”课堂中,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学生容易表现出沉闷、交际困难以及障碍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解决学生懒于开口的难题,将是研究与探讨的重点。结合以往的授课经验,教师应该懂得利用好现有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并深入研读语文教材,把握好语文教材的特点,从而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说话训练内容,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互动欲望。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从童趣思维角度,提出有趣的说话训练主题内容,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展开有趣的说话训练,使之更容易产生语言交流的热情和积极性。即结合语文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以及习作模块内容,设计相关的说话训练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口语交际以及习作主题内容,尝试展开个人学习想法的表述,以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主动去表达自己的实际学习与认知想法[1]。

以“我的暑假生活”主题为例,教师可利用好语文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挖掘语文课本之中与说话训练有关的素材,并且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回忆自己的暑假生活情况,且运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暑假生活的互动与交流,使得学生更容易融入进口语交际主题之中,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展开有趣的口语交际与互动交流,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互动与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根据语文课本之中的口语交际主题内容,适当加入一些生活素材,以对现有的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具体,也易于学生理解与认知口语交际主题。

二、创设有趣的合作互动“说话训练”情境

对学生的说话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有条不紊地开展语文说话训练活动,让学生能够抓住说话训练的机会,自主表达出个人的学习认知与实际看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鉴于此,教师可从课堂内的情境互动创设角度,营造出良好的“说话训练”情境,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如何创设出良好的说话训练情境,教师可以基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运用民族文化渗透的思想,创设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互动话题内容,且事先收集一些有趣且鲜活的学习资料,配合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呈现有关的语言互动话题内容来激发出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

以小学语文创编童话故事为例,在有关的习作学习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说话训练活动,从而引导学生围绕相关的学习主题内容做好说话训练,进而在说话训练环节之中给予学生良好的习作学习灵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有趣的合作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展开合作互动探讨,让学生结合已学的故事内容展开说话训练,发挥出学生的学习想象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想象之中对故事内容进行有趣的创编。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展开有趣的故事情境创编与角色演绎,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入进情境故事,对故事的有关内容做好全面、有趣地分析与探讨。

三、基于拓展思维组织课后“说话训练”活动

由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表达能力差,有时他们会羞于课内表达,所以对学生的说话训练指导不是简单的课堂内教导,还需要教师注重学生课后的说话训练指导,使得学生能够继续利用好课后时间展开趣味性互动与探讨,从而增强学生的课后说话意识,进而开拓学生的语言表达视野,最终促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学习表达之中树立起良好的语言表达与交流习惯。鉴于此,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好课后时间,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后学习主题内容,自主展开课后的口语训练,由此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

以小学语文《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口语交际话题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好课后时间,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周围的人物进行刻画与表达,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表达欲望。在相关的学习表达环节中,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想法,互相分享各自生活经历中遇到的趣味人物,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利用好课后口语交际训练的机会,自主表达出学习想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展开有趣的课后情境人物角色模仿比赛,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自主表达人物的特点,以帮助学生积累有用的语言表达经验与技巧。

通过课后的拓展与延伸性教学,增强学生的口语训练与说话表达能力,从而在有趣的课后互动交流之中,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口语表达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沟通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组织有趣的说话训练活动,是教师应重点研究的内容。鉴于此,在以上的课程教学分析与探讨中,教师可结合相关的课程知识点,创设出有趣的说话训练情境,以带领学生有序投入进情境训练之中,增强学生的说话表达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在说话训练之中积累有用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方法,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中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

参考文献:

[1]杜再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J].速读, 2024,9(6):77-77.

[2]任松涛.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语文教学的"说话"落到实处[J].现代教育科学, 2024,11(5):218-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