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职融合学校课程设置的探索与实践
黄树聪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三中学
摘要: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人才是重要保障,而教育则是基石。义务教育阶段控辍保学面临的问题极为突出,学生“收得回”,但“学得好”是普职融合学校必须攻克的难题。本文提出了普职融合学校的课程建设,更到程度上找回学习兴趣,寻回读书的初心,全力完成义务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普职融合;课程设置
普职融合学校是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义务教育有保障水平,落实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解决当地辍学、疑似辍学学生多、学生厌学等问题。新的学校,怎样立足学生实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程设置尤为重要。
一、当前课程设置面临的问题
(一)普职融合学校属于“新生事物”,课程设置没有“模板”。
义务教育阶段有国家教材,普通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而普职融合学校的对象是厌学、逃学、辍学、疑似辍学的学生,学情与普通学校显然不同,军事化封闭式管理的课程是普通学校课程不能够满足的,已完全不适应学生的发展。
(二)学情复杂、家庭特殊、思想偏激。
普职融合学校学生生源以劝返辍学学生为主,厌学、逃学成为“主流”,10%的学生为孤儿,20%的是单亲家庭或重组家庭,70%的为留守儿童,学生来自于农村,父母学历低,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当,不能够监管或监管不到位,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偏激、行为异常、态度不端正。普通学校的课程完全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现有的课程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无力找回读书的初心。
(三)教育教学课程单一,模式简单。
教育教学课程是国家教材,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对于厌学的学生来说,用普通学校的教材完全满足不了这类学生。学生固定在“灌输式”和“填鸭式”的模式中,难以留得住学生,更不用谈学习兴趣。教师不在是个体,也不是单打独斗,除了专业外,还更应该学习和培养更多的专业,否则难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普职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
(一)军事训练课。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艰苦奋斗作风,强化行为习惯养成,严格纪律作风,规范内务,树立集体意识。一是每周开设军事训练课程8节次,强化课时保障;二是新生入学实行军训一个月,帮助学生纠正不良习惯,规范自身作风。
(二)法制教育课。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自己,敬畏法律,坚守底线,增强法制意识。通过成立法制教育小组,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每周开设法治教育课4节次,以民法典、中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教材,结合重大节日,帮助学生法治观念养成;同时,邀请法治副校长进校授课、值班干辅警每周开展法治主题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
(三)传统文化、感恩和精神教育课。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践行《弟子规》,开展感恩教育,让老山精神、“西畴精神”成为激发学生取得进步的力量源泉。一是传统文化课程组以《弟子规》为切入点,以每周3节次课时为基础,引导学生明礼诚信;二是结合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讲授传统节日文化、开展各类文化节等活动。
(四)心理健康教育课。通过“一对一”“一帮一”“一联多”话疗方法”等,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心理。一是实行教师挂钩责任制,每位教职工挂钩学生5—6人,每周、每月依托心理健康中心主题,积极同学生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思想、心理状况;二是心理健康中心实行一生一档,对学生心理健康重点管理,依托心理健康月、心理咨询、沙盘活动等,帮助学生拥有健康心理!三是心理健康课程组以每周4节次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依托,开足开齐心理健康各类主题教育活动课。
(五)体育劳动教育课。开足体育课,野蛮体魄,健康身心;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劳其筋骨,体会生活不易、父母艰辛。学校共向周边居民租借土地作为劳动教育基地,每班每周开设3节次劳动实践课程,通过除草、翻新、种植、育苗等各类劳动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六)专业技能训练课。通过开设专业技能训练课程,让学生熟练掌握生活生存技能,提高操作能力,凝心静气,提高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以电子产品制作等课程为抓手,每周开足实训技能课程7节次,帮助学生静心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七)义务教育文化课。拓展延伸小学文化,为高中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公民文明素养。依托学情,认真评估学生学习基础,制定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文化课程,保障文化课程知识的传输。
通过课程设置,丰富学生活动,打破单一的义务教育课程限制,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通过喜欢的课程带动不喜欢的课程,从多方位、多角度改变学生的行为,改变学生的态度,改变学生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结语
普职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关系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落实五育并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体现,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武器。完善普职融合学校的课程设置,学生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增强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美)拉尔夫·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钟启泉《现代课程论》。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全球教育展望》。
【4】崔允漷《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评价》《教育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