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策略探讨

作者

颜琪媛

南京市栖霞区图书馆 210037

摘要:“图书馆+”模式是传统图书馆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这一图书馆管理模式凭借数字化、网络化等技术手段,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内容与服务体验。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在致力于“图书馆+”模式的构建,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于这一课题进行探讨。本文首先对“图书馆+”模式内涵进行了探讨,随后从多方面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最后基于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借鉴“图书馆+”模式构建成功经验,提出了具体的构建策略。本文旨在引导公共图书馆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给其制定正确的构建策略并实施提供有益指导。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必要性;模式;策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给公共图书馆各方面都带来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图书馆+”模式凭借自身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很多公共图书馆都在尝试构建“图书馆+”模式,希望通过“图书馆+”模式的成功构建,来给自身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带来推动。“图书馆+”模式构建难度很大,虽然一些图书馆在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有很多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馆+”模式构建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鉴于此,公共图书馆需要探寻“图书馆+”模式构建内在规律以及技巧,把握这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推动“图书馆+”模式的成功构建。

一、“图书馆+”模式内涵

“图书馆+”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互联网打造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本质上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图书馆管理工作赋能,从而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图书馆+”模式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数字化的馆藏资源,这一模式下,图书馆的各类纸质书通过扫描处理,变成了数字资源,这不仅仅方便了资源管理,而且给读者远程访问、快速检索提供了巨大的方便;远程化服务,“图书馆+”模式能够让读者远程进行资源的访问,只要有网络随时随地都可以查阅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与馆员互动,足不出户就能获得馆员的帮助;内容更加丰富,“图书馆+”模式不仅提供最基本的阅读服务,同时还能够提供视频、图片、读书分享、讲座、展览等一系列的服务;开放与共享,这一模式下,图书馆馆藏资源能够更好地共享,从而让知识得到更好的普及,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

二、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当前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以及迫切性不断凸显,本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1.充分发挥图书馆职能的客观需要

公共图书馆的职能主要是文献收藏、借阅服务、科技情报、文化教育等等,这些职能的充分发挥依赖于“图书馆+”模式的构建。在现代社会,传统图书馆上述职能的充分发挥离不来互联网的加持,通过构建“图书馆+”模式,图书馆上述职能得到更好发挥,从而彰显自身应有的价值。例如,“图书馆+”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文献获取的便捷性,扩大文献资源的普及率,有效提升公众文化素养。

2.满足读者服务需求的内在要求

“图书馆+”模式构建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读者的服务需求,目前读者对于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同时需求呈现出来了多元化、个性化等特点,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很难较好地满足当下读者服务需求。通过构建“图书馆+”模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升服务质量,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提供新的服务来赢得读者的满意。如,通过“图书馆+”模式构建,实现对图书馆的远程访问,快速进行文献检索等等。

3.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之举

随着网络的普及,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在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在这种情况下,公共图书馆需要主动去构建“图书馆+”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来提升管理水平、服务质量,从而带给读者更好的服务体验。没有信息技术赋能以及加持的传统图书馆已经与互联网时代严重脱节,要想在互联网时代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传统图书馆必须要尽快构建“图书馆+”模式,这样才不至于被时代所淘汰。

三、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策略

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需要多措并举,本文结合“图书馆+”模式的具体内涵,认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来实现“图书馆+”模式的成功构建。

1.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图书馆+”模式构建绝大部分的工作内容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给各项管理工作提供帮助,推动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给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公共图书馆需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在本领域的应用情况以及动态,了解“图书馆+”模式构建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从而积极尝试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推动“图书馆+”模式的顺利构建。“图书馆+”模式构建用到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了数据信息存储、转换、传递技术、搜索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等,不同的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馆不同的管理领域。公共图书馆对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需要保持开放性,积极拥抱各种新技术,同时也需要客观认识到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

2.创新馆藏及服务形式

“图书馆+”模式构建意味着馆藏资源以及服务形式的创新,从馆藏资源形式创新来看,主要是纸质资料与数字资源并重,一方面需要将纸质文献数字化、电子化,另一方面是指多采购一些数字文献,从而让馆藏文献更加丰富。从服务形式的创新来看,除了要在传统馆内借阅服务方面改善服务体验和服务细节,也需要重点依靠数字图书馆来开展远程服务,让读者随时随地都可以登录账号,同时基于大数据模式以及算法,给读者推荐一些符合其偏好的文献资源,帮读者进行信息的筛选以及加工,节约读者搜集信息的时间。例如,设置微信公众号,根据读者的借阅记录、阅读习惯等来定期推送相关信息,设置远程互动模式,给读者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让读者尽享“图书馆+”模式便利。

3.提升馆员信息化素养

馆员信息化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模式的构建,目前公共图书馆馆员信息化素养与“图书馆+”模式构建需要还有一定差距,这给“图书馆+”模式构建带来了巨大阻力。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馆员信息化素养,一方面需要加强培训,针对馆员信息化素养方面的短板,多多开展高质量的信息化素养专题培训,通过培训来让员工掌握信息化相关知识以及技能,如,数据检索技术、大数据模型、基本的信息采集能力、各类信息设备的应用等,熟练掌握上述技能,游刃有余地推进“图书馆+”模式的构建;另一方面需要从外部引入一些具有良好信息化素养,在“图书馆+”模式构建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优化馆员队伍专业结构,从源头来提升馆员的信息化素养,为“图书馆+”模式构建提供坚实的队伍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模式是未来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目前多数公共图书馆在“图书馆+”模式构建方面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本文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的一般性策略,即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馆藏及服务形式、提升馆员信息化素养,具体到某一个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模式构建策略包括但不局限于文中所谈到的几点,既要做好稳重所谈到的几点,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做好其他方面的一些工作,从而助力“图书馆+”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 杜乐.“互联网+”时代智慧图书馆信息技术分析[J].互联网周刊,2023(04):68-70.

[2] 常建.“互联网+”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建设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3(07):125-127.

[3] 张惠梅.“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