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与策略

作者

李熳祺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 6503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空运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当前,社会对空乘服务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使得高职院校逐渐重视起空乘专业的教学质量。为了强化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提高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推动“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与实施势在必行。而在空乘专业教学中,“1+X”证书制度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证书制度的执行效果。基于此,本文以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为基础,对“1+X”证书制度实施的困境与策略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空中乘务专业;“1+X”证书制度;困境与策略

1、“1+X”证书制度实施的困境

1.1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相较于本科院校来说,高职院校的可用资金相对不足,因此在教育资源偏差的问题下,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素养不足。从参加“1+X”证书教育的教师来看,其可以分为拥有5~10年的飞行工作经验,甚至部分已经在内部转为教员的教师。以及拥有飞行经验,但由于个人原因离职后,应聘到学校中的教师。相对来说,高职院校的空乘教师,主要以第二种居多,而这部分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比不过第一种教师,在理论知识教授方面,比不过普通高职教师,成为夹在中间的“三明治”,也使得高职院校空乘专业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竞争力[1]。

1.2培训试点院校条件不达标

为了提高“1+X”证书制度的教育质量,完善的培训与考核站点都是必不可少的,其需要具备与行业要求一致的实训、实习以及教学等,让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在经过考核之后,可以具备较高的素养。但实际上,想要提高空乘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需要大量的教学设备所谓辅助,客舱设备模拟器、应急设备展板等,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而当下许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达到要求,大多高职院校只有部分实训设备,在设备不足的影响下,使得“1+X”证书的培训与考核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导致高职院校不得不放低考核的标准,严重的削弱了技术型人才的培训效果。除此之外,我国空中乘务专业培训还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例如山东与四川是空乘人员最多的省份,所以该部分地区在空中乘务专业中的资金投入较多。四川某民航院校,投入3000万用于动态模拟舱中,这是普通高职院校所不敢想象的。

1.3培训标准与行业不统一

培训标准与行业不统一是当下空乘专业教育常见的问题,我国三大航空中空中乘务人员占据46%以上,其在我国航空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教育中,“1+X”证书考核标准与三大航空的考核标准不一致,“1+X”证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三大航空的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培训标准与行业不统一,导致在空中乘务专业实际教学中,“1+X”证书与三大航空谁是主体谁是客体争论不休,严重影响了教育的方向性与质量[2]。

2、“1+X”证书制度实施策略

2.1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促进“1+X”证书制度深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学校需要重视教育专业素养的提高,通过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并加大在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为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提供保障。“1+X”证书制度落实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从而为空中乘务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就业的渠道,充分发挥空中乘务专业人才的价值。所以高职院校也需要以此为基础,通过与民航企业建立联系,聘请专业的人员到学校进行教育与指导,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供保障。与此同时,学校也需要主动聘请社会中的优秀人才,通过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实现对现有教育团队的优化。而为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对“双师型”教师的课时费等方面进行调整,通过有效的激励政策,促成双师型教育队伍的建设,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

2.2校企合作建立“1+X”证书制度

从当下“1+X”证书制度落实的实际情况来看,教培与企业需求不统一,是当下影响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该背景下,为了缓解教育改革的压力,政府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统筹作用,通过与企业、学校协同合作,提高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进而建立起完善的培训制度。例如政府需要加大对空乘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政策,通过政府的干预,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贯彻落实“1+X”证书制度。除此之外,高职院校也需要改变传统“静态”的校企合作模式,主动与三大航空之间建立联系,协调好三大航空与“1+X”证书制度的关系,实现对“1+X”证书制度的优化与调整,确保“1+X”证书制度可以更好的反映航司和空乘人员的要求与利益,促进产教融合的同时,也为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培训评价组织,不仅是证书建设的主体,也是确保证书含金量的重要机构。所以培训评价组织也需要主动聘请行业内的专家,提高培训组织的专业性。并充分展示自己在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作用,保障证书考核标准与行业内容一致,以规范的标准,促进空中乘务专业教育质量的标准化、科学化。

2.3制订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

日常的授课,是夯实学生理论知识、开阔学生眼界的重要途径。因此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学校也需要明确日常授课的重要性,结合“1+X”证书制度的要求,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从市场需求出发,实现课程设置、职业技术、等级证书与市场的有效衔接,促进书证融合。首先高职院校需要对国家提出的“1+X”证书制度进行深度的分析,并结合当下高职院校教育现有的培训模式,有目的的建立反馈机制,促进教育形成良性循环,提高教育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其次,传统的空中乘务专业教学模式中,教师存在过于依赖课本的问题,而课本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需要优化培育标准并更新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对课堂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除此之外,当下航空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与之相关的管理也愈发完善,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为了更好的应对市场多变的需求,学校也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及时对教学进行调整,促进技能、课程教学标准与社会需求标准的有效衔接[4]。

结语:

综上所述,“1+X”证书制度的落实与实施,需要社会、学校以及培训评价组织等多方面的参与,所以在执行中,会受到各方因素的干扰。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培训试点院校条件不达标等,是制约“1+X”证书制度落实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竞争力,高职院校需要与民航、培训机构达成合作,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证书制度,进而为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民航人才。

参考文献:

[1]华菁.“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空中乘务专业为例[J].知识窗(教师版),2024,(04):33-35.

[2]马清.“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课程结构的优化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4,(03):142-145.

[3]王晓利.高职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8):49-51.

[4]董雯.基于“1+X”证书下的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析[J].山西青年,2023,(07):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