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究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创新应用

作者

张智鹏 王沛然 李帅

法士特咸阳精密机械分公司,陕西省咸阳市,712046

摘要:本文探讨了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创新应用,重点分析了机器人技术、数控机床和3D打印技术在汽车零部件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与技术优势。通过实际案例的介绍,展示了自动化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应用效果,仅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汽车机械制造;创新

引言: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相应增加了汽车使用需求,为了推动汽车行业的发展,开始推广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汽车制造业的升级与创新,还能够衡量现代汽车业的发展水平。所以在实践中,注重更新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汽车制造业,可以获得创新式发展。

1、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1.1自动化技术概述

自动化技术涵盖了信息技术、控制理论等多个领域,通过机械设备与平台的结合,实现对组件的指令调控。在汽车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2汽车机械制造中的自动化技术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机械制造的自动化技术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机械设备,实现初步机械化。90年代,国内企业逐步引入简单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在焊接、冲压和喷涂等工艺中应用PLC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21世纪后,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机器人技术在装配线中得到广泛应用。

1.3特点与优势

1.3.1操控稳定性

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提高了操控的稳定性。通过对各个机构进行指令操控,强化主系统多线操控的功能,并在计算机设备基础上实现不同接口与端口之间的处理工作,保障了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1.3.2减轻人员操作负担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降低了人员的操作负担。相关工作人员只需对组装流程进行设定,相关配件便会自动进入规定的流程中,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和失误现象。

1.3.3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汽车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精确的操控和一体化的控制效果,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损失,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4创新应用

1.4.1机器人技术的应用

在汽车制造业中,机器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们可以进行焊接、喷漆、装配等多种任务,实现了汽车生产线的自动化。如机器人在汽车车身的焊接工作中,可提升焊接质量和速度,节约人力资源。

1.4.2数控机床的应用

数控机床是机械加工行业中必不可少的设备。通过使用计算机控制系统,数控机床可以自动执行各种复杂的加工操作,如铣削、车削、钻孔等。在汽车机械制造中,数控机床的应用可提高生产效率和准确性,特别是在飞机零件等高精度零部件的制造方面。

1.4.3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在化工行业中,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帮助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样,在汽车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控制系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可以监控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等,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1.4.4集成技术的应用

集成技术可以实现技术、功能的整合与优化。在汽车制造中,集成技术可以将各子单元的功能进行整合,实现系统的自动化管理与控制。通过动态集成的方法,结合质量参数和时间参数,优化数控效果,提高汽车制造的整体效率。

2、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创新应用

2.1机器人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机器人焊接技术应用于车身焊接,可实现高精度和高效率的焊接作业,焊接精度达到±0.02 mm,大大提高了车身结构的强度和一致性。在齿轮制造中,机器人用于自动化的齿轮装配和检测。以行星齿轮为例,机器人的定位精度可达±0.01 mm,确保齿轮啮合精度,提升传动系统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在行星架生产中,机器人技术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自动化装配线利用机器人进行行星架的高精度组装,机器人能够准确定位每个组件的位置,组装误差小于±0.05 mm,确保产品的高品质。此外,机器人喷涂技术也广泛用于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外观和耐腐蚀性能[1]。

2.2数控机床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中的应用

数控机床(CNC)在汽车零部件加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高精度高效率的加工工艺,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发动机零部件加工中,数控车床能够精确加工曲轴和凸轮轴等关键零部件,尺寸公差控制在±0.01 mm以内,确保发动机运行稳定性和性能,齿轮制造中,数控铣床和磨床广泛应用于齿轮的切割和精磨加工,齿轮轴的齿形通过数控铣床精确加工,齿形误差小于±0.005 mm,保证了齿轮传动的平稳性和高效性,数控磨床用于齿轮表面的精密磨削,加工后表面粗糙度达到Ra0.2 μm,极大提升了齿轮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

汽车底盘和悬挂系统的零部件加工中,数控机床同样不可或缺,数控加工中心用于控制臂、转向节等复杂零部件的加工,通过多轴联动加工确保零件形位公差在±0.02 mm以内,极大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数控技术在模具制造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精度的数控电火花加工(EDM)和线切割技术(WEDM)用于加工复杂模具,尺寸精度达到±0.005 mm,确保了模具的高精度和高耐用性,提高了汽车零部件的生产质量和一致性[2]。

2.3 3D打印技术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

通过逐层堆积材料,3D打印能够精确制造复杂形状和细节的零部件,尺寸公差控制在±0.1 mm以内,显著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

在快速原型制造中,3D打印技术能够在几小时内制作出汽车零部件的原型,极大地加快了设计验证和改进的过程。例如,发动机进气歧管的原型制造,通过3D打印可以快速实现,尺寸精度达到±0.05 mm,使设计师能够迅速进行功能测试和优化设计。

对于定制化零部件,3D打印技术提供了灵活的解决方案。个性化的车内装饰件、定制化的座椅和仪表板等,都可以通过3D打印实现。材料选择上,从塑料、树脂到金属,3D打印技术能够满足不同应用需求。金属3D打印技术尤其适用于制造高强度、高耐磨的零部件,如钛合金车身结构件和不锈钢排气系统,打印精度可达±0.02 mm,确保了零部件的性能和耐用性。

在生产复杂结构时,3D打印技术自身独特优势较多。传统制造工艺难以实现的复杂几何形状,通过3D打印能够轻松实现,轻量化的蜂窝结构部件不仅可以实现高精度制造,还能通过优化设计减少材料使用降低零部件重量,行星齿轮箱内部复杂的冷却通道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可有效提高散热性能和工作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创新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汽车机械制造将会更加高效、智能和环保。

参考文献:

[1]徐国旺. 机械自动化在汽车制造中的优势与发展[J]. 时代汽车,2023(3):16-18.

[2]杨艳艳,王彦婷. 浅析汽车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实践运用[J]. 时代汽车,2023(14):134-136.

作者简介:张智鹏(1991.9-),男,汉族,陕西延安,工艺技术员,本科,法士特咸阳精密机械分公司,研究方向:汽车自动化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