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

作者

徐莹

合肥市竹溪小学少荃湖校区

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通过深入分析小学英语学习活动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的表现性任务设计策略。这些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文章详细阐述了任务设计的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任务设计的实践效果。最后,本文总结了表现性任务设计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关键词: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课堂表现;任务设计

引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因此,本文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探讨了如何设计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实用性的表现性任务。这些任务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语言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设计具有表现性的课堂任务,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英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任务设计方式将英语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实际表现,学生可以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进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

(二)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表现性任务设计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还需要进行语言输出和交际互动。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的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也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促进个性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特点,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成长和进步。同时,通过表现性任务的评价和反馈,教师也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基于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策略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旨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英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通过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语言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情境化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购物”主题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小小超市”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可以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模拟真实的购物场景。他们需要用英语进行商品询问、价格比较、付款等交流,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购物相关词汇和句型的理解,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二)小组合作策略

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以达成共同的目标。这样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还教会了他们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如何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及如何协调不同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例如:在教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时,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制作一份关于动物的海报。在准备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共同讨论、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搜集资料,有的负责绘画,有的负责文字撰写。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分工合作、互相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最终,每个小组都成功完成了海报,并在课堂上展示,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角色扮演策略

利用角色扮演活动进行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不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语言使用的背景和语境,还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口语表达和听力理解能力。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自信心,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和有效。

例如:在学习“餐厅点餐”时,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服务员和顾客,模拟真实的点餐场景。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中,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表达来询问菜品、点餐、提出特殊要求等。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语言运用的实际场景,同时也在实践中巩固和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四)项目式学习策略

引入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围绕一个特定的英语学习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鼓励他们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种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跨学科整合能力。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将作为主导者,通过团队合作、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全面深入地探索某一主题,从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英语学习的实效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节日文化”这一主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我最喜欢的节日”进行项目研究。学生们分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制作PPT、编写剧本等方式,展示了他们对节日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在项目过程中,学生们不仅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使英语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

结束语:

在探索小学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中,我们不断追求创新与实践,力求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活动中真正掌握英语,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这一设计策略,我们期待能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研究,不断优化任务设计,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之路铺设更加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小学英语教育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沈媛.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探索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4(12):62-64.

[2]杨靓.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表现性任务设计[J].教学与管理,2024(11):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