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质量提升研究

作者

刘慧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南充 637002

摘要:目前高校内部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面临着困难,一些审计发现的问题屡审屡犯,得不到根本性解决,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存在问题。因此,如何清醒地认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的难点和构建审计整改改进对策,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只有认真落实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才能更有效地保证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应有的价值,维护高校经济秩序、提高管理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干部廉政建设、保障高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  经济责任审计  整改落实

项目名称:1.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质量提升研究(项目编号:CJF20070);2.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NC22B167)。

一、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顶层审计制度设计,其已成为制约和监督领导干部权力、推动反腐倡廉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由学校内部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学校规章制度,运用一定的审计方法,对学校处级或主持部门工作的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在部门、单位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审计,是对其有关经济活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的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履职情况的一种审计。近年来,高校持续扩张办学的规模,多渠道增强办学能力。国家投资于高校的资金大幅增长,高校的经费来源多样化,导致其经济业务活动高速发展、日趋复杂。而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在维护高校经济秩序、提高管理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干部廉政建设、保障高校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就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组织方式而言,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先审后离和先离后审。先审后离是对被审计的领导人在当前岗位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实际上就是任中审计。这种形式,审计在前,离任在后,因此应当包括审后即离和审后不离两种情况,通常我们进行的年度审计、届中审计就应当属于这一类。先离后审则是在被审计领导人离任后对其原任职务履行经济责任实施的审计,因此也应当包括离任后已任职和待任职(或不任职)两种情况。这两种方式都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实施审计的有效方法,从理论上讲,先审后离应当是主要形式,先离后审则是辅助形式,但在实际工作中,先审后离主要适用于届中审计,而先离后审的情况则更多。

二、当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突出问题及矛盾

1.审计项目立项时效性滞后

目前多数高校经济责任审计项目立项要经过一系列的流程,领导干部离任或调岗需要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学校组织部门提请党委常委会审议是否对该离任或调岗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党委常委会对组织部门的提请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组织部门根据党委常委会决议列出需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名单向学校内审部门发出审计委托,内审部门再根据组织部门的审计委托进行审计项目的立项,然后开展审计工作。

2.审计报告质量不高

目前多数高校都是实行的审计全覆盖,即对离任或调岗的领导干部全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涵盖教学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教辅部门、科研单位等校内各二级部门,学校内审部门由于人员不够,需借助社会审计的力量,如聘请具有专业审计资质的人员或委托具有专业审计资质的机构来进行审计。由于是审计全覆盖,审计项目较多,接受委托的社会中间机构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较多的审计项目,缺乏对每个审计项目具有针对性的审计调查、取证、评价以及意见和建议,最终出具的审计报告千篇一律,并未较好的揭露每个权力岗位所真正存在或潜在的经济责任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对高校发展的正向推动作用。

3.被审计领导和部门重视度不高

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高校内审部门负责,内审部门与教学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教辅部门、科研单位等校内各二级部门属于同一行政级别,相比学校纪检部门,内审部门的权威性更小,且内审部门不具有问责权,对审计中发现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没有深入取证的权力,只能移交学校纪检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内审部门的权威性缺失,被审计领导和部门对内审部门出具的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建议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审计项目立项时效性滞后,当内审部门在进行审计时,存在被审计领导已退休或因其他原因已不再原学校任职的情况,新任部门领导也抱着前任与现任无关的态度,对审计工作不重视、不配合,导致原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三、当前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的困境

1.审计整改时效性滞后

审计项目立项时效性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整个审计项目的时效性,经过审计立项、审计调查取证、征求意见、出具审计报告等一系列审计流程之后,再将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领导和部门,要求其对审计报告中所披露问题进行整改,这本身就降低了审计整改的时效性,如有些审计发现问题已错过最佳整改时效无法整改,或者有些审计发现问题已蔓延扩散、性质愈发恶劣,整改难度加大。

2.审计整改流于形式

一方面,审计报告质量不高,报告揭露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千篇一律,并未针对性地发现教学部门、行政管理部门、教辅部门、科研单位等校内各二级部门领导所负责的经济业务中存在或潜在的问题,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发现问题不痛不痒,并不能引起被审计领导和部门的重视,再加上存在被审计领导已退休或因其他原因已不再原学校任职的情况,现任领导和部门更是对审计整改敷衍了事、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由于审计工作量大,内审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社会中介机构只是负责审计调查取证到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出具之时,社会中介机构的工作即结束,社会中介机构并不会参与审计整改工作。因此,一般情况下,审计整改由内审部门人员自行负责,由于内审部门人员有限和内审部门的权威性缺失,难以做到对每个审计项目整改的跟踪检查、评价,难以做到对每个审计发现问题是否整改到位的精准评判和处置问责,被审计领导和部门对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抱有侥幸心理,这也是导致审计整改流于形式的一个客观因素。

四、提升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质量的探索

1.提升审计报告质量

审计整改依托于审计报告,所以一份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是提升审计整改质量的关键要素,提升审计报告质量需要从立项、调查取证到最终出具审计报告各个环节入手。

(1)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流程,简化以往相对繁琐的立项流程,从以往立项“三步走”优化为“二步走”流程:

以往“三步走”流程:领导干部离任或调岗经学校党委常委审议通过——学校组织部门提请党委常委会审议是否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议通过,组织部门委托内审部门审计立项。

优化后“二步走”流程 :领导干部离任或调岗经学校党委常委审议通过,同时决议是否对该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离任审计——审议通过,组织部门委托内审部门审计立项。

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流程,可推进整个审计项目的实施进度,亦可提高审计整改的时效性。

(2)实行任中审计与离任审计相结合的审计模式

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离任审计为主,但离任审计具有很多局限性,任中审计的时效性、警示性和计划性是离任审计不具有的,实施任中审计,不仅可以弥补离任审计的局限性,也可促使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审计工作,并更好地配合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一方面,任中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力更强,可在审计过程中有效震慑领导干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潜在违规行权的行为,从源头上减少审计发现问题,审计整改工作的难度降低。另一方面,任中审计更有利于获取一手审计资料,审计报告的内容和发现问题更精准,被审计领导干部和部门在整改时更具有针对性,审计整改质量大大提升。

2.加大经济责任审计宣传力度

目前大部分高校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相对保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宣传力度较小,公众关注度低且信息不对称,这也是部分被审计领导干部和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重视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审计整改工作自然流于形式。可采取校园官网、专题讲座、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经济责任政策法规、审计流程、审计发现问题及整改流程等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的宣传,不仅让学校领导、组织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知悉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事项,也可让普通师生等大众对经济责任审计有正确、直观的了解及认知,一方面有利于被审计领导干部和部门自觉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并愿意配合审计整改工作,另一方面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促使被审计领导干部和部门规范行权,减少不规范行为发生,提高审计整改的效率。

3.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处置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的最后流程是审计整改,旨在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确保在以后工作中不再出现同样或类似的问题。为有效避免审计整改流程形式,建立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处置机制必不可缺。这样既能对部分被审计领导干部和部门产生震慑作用,提高他们的整改意识,也能精准定位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明确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限期整改;建立整改台账,逐条对账销号;重点是对未整改完成的问题,务必要跟踪检查,明确完成时限,对重大或影响恶劣的问题应提出处置方案再移交学校纪检部门。

总之,推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更要提升审计整改的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内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组织人事部门、财务资产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并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等群众的监督作用,真正促使领导干部依法作为、积极作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实现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的审计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薛冬英.研究型审计视角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研究[J].城市学刊.2023.(5)

[2]刘丽娟.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整改提升结果运用探索[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8)

[3]广西内部审计师协会  广西大学联合课题组.新时代高校内部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提升的思路与方法——以GX大学为例[J].中国内部审计.2021(6)

作者简介:刘慧(1990—),女,四川内江人,西华师范大学,会计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财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