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教师支持性策略

作者

袁乐乐

薛家镇临平实验幼儿园 江苏 常州 213000

摘要:角色游戏是一种交际类游戏,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效果显著。教师应该认识到角色游戏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重要作用。通过提供幼儿同伴交往的支持性策略,帮助幼儿发展社交技能、情感认知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其在角色游戏中的全面成长和发展。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来探讨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教师支持性策略。

关键词:角色游戏;同伴交往、支持性策略

幼儿时期最重要的互动就是同伴相处和人际交往,但是在幼儿的同伴交往中,冲突是经常可见的交流形式,因为它是幼儿与同伴相处中不同教育影响或需求所带来的必然表现,也是教师无法避免、不可回避,必须面对且必备的教育内容。同伴冲突这一挑战,既是教师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良好社会行为培养,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也体现了教师班级管理水平、家长理念等成人、教育环境多方面对孩子的身体、心理、个性、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积极意义。

一、核心概念理解

(一)幼儿同伴交往

幼儿同伴交往是指幼儿之间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建立的相互关系和互动。这种交往对幼儿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同伴交往,幼儿学会分享、合作、沟通和解决冲突,培养社交技能和情感认知能力。同伴关系也为幼儿提供归属感和安全感,促进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建立。

(二)角色游戏

幼儿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虚拟的情境中扮演各种角色,模仿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和角色,通过想象和表演来探索、理解和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家长、医生、老师、消防员等,通过模仿和表演来体验不同身份的生活和情境。

二、幼儿角色游戏中同伴交往的教师支持性策略

(一)教师创设良好的角色游戏情境

环境能在无形之中能影响到人,而且这种影响是深远的。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创设良好的环境。而对于幼儿园角色游戏情境创设中材料单一的问题,教师对于材料的投放不能局限于简单的积木或外购装饰材料,可以考虑一些有利于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不同职业相关的道具材料,比如医生看病的听诊器,护士用的体温计道具等。如何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来营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比如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通过投放广播、宣传册等道具材料,可以营造出具有职业特色的同伴交往的游戏情境,形成“心育”氛围,如可以在角色游戏区域搭建关心幼儿广播站、宣传专栏等,还可贴上一些图片配上“好朋友相互帮助”的宣传语,建立朋友互相关爱的宣传阵地。教师还要以投放医生看病用的听诊器,护士用的体温计等道具,教师引导幼儿扮演医生、护士和病人,让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彼此关爱,一起营造良好的“心育”氛围,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筑下坚实的基础。

除了材料的投放,幼儿园也可以创设角色游戏的混龄交往环境,其中,年长幼儿可能作为年幼幼儿行为的一个榜样,激励年幼幼儿通过模仿来提高他们的行为水平。通过观察发现,角色游戏中,年龄大的幼儿的交往能力更强。因而,为了使幼儿培养良好地交往能力,可以考虑创设混龄交往的角色游戏环境。让4-6岁的孩子混龄交往,这样,比较小的孩子会受到较大的孩子的影响,在较大的孩子的带动下,从而勇敢的表达自己。而对于较大的孩子而言,在比自己小的幼儿面前,感觉自己是小哥哥、小姐姐,会有一种表现欲,也会勇于表现。这种混龄交往环境,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益处。

(二)确定有效观察方式,教师适时提供指导

教师观察并非是简单的看幼儿的表现,而是要讲究观察的方法。首先,要注意定点与流动观察结合,每个班级的幼儿教师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观察,值班教师可现场流动观察,形成互补。其二,注重观察和常规观察结合;对于新开设的区域和新材料,值班教师可以在指定区域进行集中重点观察,而保育教师则可以在现场进行常规综合观察。其三,有目的的观察和随机观察结合。幼儿的游戏比较灵活广泛,要求教师通过观察第一时间发现价值点。

其次,在幼儿进行游戏时,必须要适时进行必要的指导。首先,幼儿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时的表情、语言、动作等,然后对幼儿采取有效指导,针对幼儿出现的矛盾要及时解决,对于幼儿遇到的困难准确观察后判断是否要采取帮助,确保幼儿的安全,为幼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时以及必要的帮助;其次教师的指导必须适当,在户外自主性游戏时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足够自由的环境以及空间,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但是这也不意味着教师不能介入游戏,实则,教师必须要适当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一些行为进行适当的调整,帮助幼儿活动经验,但是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必须把握一个度,切不可过度阻碍幼儿的自主性;最后,针对于幼儿的游戏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正确的评价,巩固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的技能以及培养的品德,教师可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创意、游戏合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引导幼儿在交流中分享自己的感受,构建知识内容,为下一次的游戏开展做准备

(三)家园共同开展角色游戏,培养幼儿交往能力

孩子接受教育,最先是从家庭开始,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也是如此,幼儿园教育是一方面,也需要家长配合与支持。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自我发展理论基础之上提出“重要他人”的概念。 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重要他人”主要是指家长,同伴,教师、英雄榜样等。教师作为“重要他人”中的一员,与幼儿相互作用的质量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一些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关爱,孩子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遇到困难常轻言放弃,不愿意与同伴交流,性格冷漠不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甚至在角色游戏中遇到挫折而攻击他人,这些都限制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些问题主要是家庭环境不和谐及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家长给予孩子的关怀不够,与孩子的交流很少,对孩子的评价不客观,使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从家庭及家长的实际情况出发,将角色游戏充分利用起来,从幼儿的心理情况出发,通过幼儿园与家长一起开展角色游戏,使孩子感受到家长和教师带来的爱与关怀,引导及帮助孩子积极面对生活。

比如,家长们的职业各有不同,如果在角色游戏中融入不同家长的职业元素,就有助于培养幼儿对职业的认识,可以帮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建立交际观,进而认识到辱骂和肢体冲突都是不文明的错误行为,会使自己孤立无援。这样能使幼儿主动改正自己在角色游戏中因为争抢出现攻击性行为的现象,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入园参与幼儿园角色游戏活动,使幼儿的进取心被激发的同时,还能深化家长与幼儿及教师与幼儿间的关系。教师也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同伴交流的最佳的交际模式,将幼儿在商场、游戏乐园的场景元素应用到角色游戏中,激发孩子们参与角色游戏的兴趣,进而积极的与教师互动,进一步提升他们交往能力。

三.结语

对于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引导孩子积极与同伴交往,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营造良好的同伴交往的共育环境,进而拉升幼儿的交往能力,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光勇.浅谈如何培养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能力[J].文学少年, 2021(029):P.1-1.

[2]周欣.浅谈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2(1):4

[3]马慧明.角色游戏情境下中班幼儿同伴交往策略的培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

姓名:袁乐乐,性别:女,民族:汉 ,籍贯:江苏省扬州市,出生年月:2001年8月28日,学历:本科,主要研究方向或者从事工作: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