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讯问言语及预设的运用

作者

徐凯敏

上海公安学院 上海 200137

摘要:讯问言语是人类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表达权力和建立关系的重要方式。但讯问言语的实际运用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提问和回答,其中涉及到丰富的语言结构和语用功能。同时,预设作为一种认知现象,也在讯问言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讯问言语及预设进行分析,探讨其运用方式和特点。

关键词:语言学;讯问言语;预设

引言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分析了讯问言语及预设的运用,通过对讯问言语的语言结构、语用功能以及预设的概念进行探讨,揭示了讯问言语在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本文还分析了预设在讯问言语中的应用,包括预设的引入、维持和破坏等方面。通过对语言学理论的运用和实证分析,本文为讯问言语及预设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对于深入理解讯问言语的特点和机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讯问言语的运用

(一)表达态度

在语言学角度分析讯问言语的应用中,表达态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策略。①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语气:在提出问题或表达观点时,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语气可以传达出你的态度,如使用肯定的词语和积极的语气可以表达支持或赞同的态度,而使用否定词语或客观描述可以表达中立或质疑的态度。②控制语调和语速:语调和语速对于表达态度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调整语调的升降和语速的快慢,可以突出表达自信、急切、冷静等不同的态度。③借助修饰语言:修饰语言如感叹句、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等可以增强你的态度表达,例如,“真是太棒了!”可以表达出积极的态度,“可能有点困难”则显现出保留和谨慎的态度。④使用反问和反复确认:通过反问或反复确认某一观点或信息,可以表达出你对该观点或信息的态度,如“难道这件事不重要吗?”可以表达出对方面临的决定或行为的重视态度,尽量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措辞,以免造成歧义或误解。清晰、明确地表达态度有助于有效沟通和理解。

(二)引导对话

使用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对话,这样可以激发对方更详细和深入的回答,从而推动对话内容的发展。开放式问题通常以“如何”、“为什么”等开放性词语开头,鼓励对方进行更充分的表达。并逐步深入地提出问题,引导对话朝着更具体、更深层次的方向展开。通过渐进式的提问,可以引导对方逐步展开话题,实现更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在对话中,倾听对方的回答并及时回应对方的观点,以便根据对方的回答调整自己的提问方式,从而更好地引导对话的进行。适时地利用反馈和确认来引导对话方向,通过对对方回答的反馈和确认,可以指导对话向更符合自身意图的方向发展,实现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三)建立互动

鼓励对方自由表达观点和想法,尊重对方的意见,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和理解。对于对方提出的观点,可以适时地提出追问或反馈,以促进深入的讨论和互动。在互动中,分享个人经验、故事或感受可以增加交流的亲近感和真实性,促进更深入的互动。通过分享个人故事,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建立更真诚的互动关系,在互动中,创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可以让对话更加顺畅和自然,可以适当加入幽默或轻松的元素,让互动更加生动有趣。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立场是建立良好互动关系的基础。在对话中要保持礼貌和包容,尊重对方的观点,避免出现冲突或争执,从而促进积极的互动交流。

二、预设的运用

(一)语用学分析

进行语用学分析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①确定语境:首先,要明确分析的语言交际情境,语言交际的语境包括参与者、地点、时间、关系等方面的信息。了解语境有助于理解交际者在交流中的预设和期待。②识别预设:根据对话或文本内容,识别出其中存在的预设。预设可以是交际者对特定信息的共享、对特定意义的假设,或是对特定行为的期待。预设可能涉及已知事实、常识、文化背景等。③分析预设的效果:通过分析预设的存在和运用方式,探讨其在语境中产生的效果,预设能够影响对话者的主观理解、对话的进行、信息的传递等方面。需要注意预设与言外之意、隐含信息之间的关系。④考虑预设的修辞功能:预设常常具有修辞功能,在交际中起到一定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分析预设的修辞功能时,可以关注其对听话者的影响、说话者意图的体现,以及语言表达的效果。⑤分析预设引发的歧义:由于预设的存在,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歧义。在语用学分析中,需要特别关注预设与歧义之间的关系,探讨预设如何引发或解决歧义的问题。

(二)歧义预设

首先,需要在对话或文本中确认存在的歧义,歧义可能来自于词语的多义性、句子结构的模糊性、语境的不明确等因素,通过仔细阅读和分析文本,确定可能存在的歧义点,对于确定的歧义,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其次,歧义可能是由于语言形式的模糊性、语境信息的缺失、交际者的不同理解等引起的,通过分析歧义的来源,可以更好地理解歧义现象的本质,针对歧义现象,可以推断交际者在理解时所持有的预设,预设可以是关于语言表达的常识假设、特定背景知识、上下文信息等。通过推断预设,可以揭示导致歧义的根本原因,在分析歧义的基础上,需要探讨如何解决歧义,这可能包括根据预设重新解释语言表达、寻求额外信息来澄清歧义、与对话者进一步沟通以弄清语义等,在解决歧义的过程中,预设的作用至关重要。

(三)语境分析

预设在语境中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通过语境的不同,预设可能会发生变化或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语言学角度分析预设受到语境影响的应用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信息补充与解释:语境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有助于补充和解释预设。在特定语境下,预设可能会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使得交际者更清晰地理解预设所包含的信息。②语境依存性:预设的理解和运用通常具有语境依存性,即取决于特定的交际情境、对话参与者的身份、地点、时间等因素,不同的语境可能会导致预设的不同解读和运用。③新预设的形成:某些语境可能会促使交际者形成新的预设,或者调整既有的预设,特定的语境信息可能会改变人们对某一事物或概念的看法,从而产生新的预设。④语境对修辞功能的影响:不同的语境可能对预设的修辞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使得预设在言辞中的效果有所差异。语境的变化可能会对预设的说服力、表达效果等方面产生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步骤的实施,可以从语言学角度深入分析讯问言语及预设的运用,进而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凌,任虎林.从心理语言学角度分析言语失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意义[J].考试周刊,2015(84):02.

[2]黄利玲.外语产出中言语失误的心理语言学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英语课跨学科教学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15(04):132-135.

[3]张发勇.语用预设与审讯语言应对研究[J].考试周刊,2008(16):179-181.

[4]陈意德,周四媛.预设、代码模式与言语交际[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5):102-105.

[5]袁传有.侦查讯问语言中的言语适应[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