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对于促进民航空管基础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考
祁振杰
民航贵州空管分局 贵州贵阳 550005
摘要:结合数字化时代背景与空管局成立30周年的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数字化如何促进民航基础建设的工作的发展角度进行思考,提出将从基础建设领域的哪几个方面发展数字化、智能化,以期望对民航空管基础建设工作的发展工作提供思路。
关键字:数字化、空管、基础建设、发展
0 引言
2024年是民航局空管局成立30周年,聚焦空管发展,空管系统一体化运行以来的改革建设历程,把握推进空管建设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发展空管领域新质生产力、开创空管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球,正在经历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业务转型,成为迈向新增长模式的重要路径。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特征,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当事物(包括人)被拆解成数据的时候,信息时代就到来了。在信息化时代,很多企业大家了ERP系统,搭建了OA系统,试图将纸质的资料电子化、信息化,并且定制了审批、业务流程来管理业务,从纸质时代到信息化时代已经是很大的进步,通过信息化的系统,企业可以清查自身资产,梳理自己的业务流程,做到了很多信息化做不到的事情,可惜的是,至今国内的企业还未完成信息化,大多的国内企业也只停留在信息化这一步。
数字化的关键是“数”,在信息化时代的许多人、物已经投射成为数据,如何利用好这个“数”,就是数字化的过程,把人工的、线下的工作模式和经营模式搬到线上,通过互联网软件技术来实现。
1数字化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基本概念
数字化(Digitization)是将复杂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数字化模型。对于企业,数字化就是收益日常运行、运营数据、用户数据、市场数据等,形成企业日常业务的全景图,反应产品研发、服务流程改善、精准模式升级等业务的改进上。
数字化转型是将建立在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触及企业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
2空管行业内数字化的推进
随着技术的发展,数据在空管各个方面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民航空管依赖于数字信息来支撑着业务工作,各个专业均进入了数字时代。行业正经历着数字时代向智能时代的大变革,国家数据局等部门在《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夯实数字底座,数字赋能转型发展,深度挖掘数据要素潜在价值,积极培育数字生产力,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民航局空管局成立30周年,从基础建设、安全运行、综合保障等方面均逐步进行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各类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方面,逐步建设起以通信导航监视的“五种关键设备”为代表的空管自动化系统、仪表着陆系统、雷达监视系统、地空通信系统和自动转报系统等支撑系统。管制运行从程序管制向雷达管制转变,各类信息系统设备、设施为管制运行、民航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的设备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在基础建设领域以及综合管理方面,经过发展建设,内部已经建立起“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档案综合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系统(OA)”、“通信导航监视业务管理系统”、“民航空管系统法规标准综合管理平台”等多个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推进了一部分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作,这些信息系统为空管的日常管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系统往往是以“烟囱式”的方式,各个信息系统之间也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壁垒”。当前,迫在眉睫的需要打通多个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信息联动,为数字化发展提供基础。
3 空管系统基础建设工作的数字化发展现状
正值民航空管基础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机遇,行业发展中的具有相当优越的行业优势、规模优势、制造优势[1]。行业内为落实《中国民用航空局关于印发指挥民航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部署,落实关于建立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体系要求,推动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全面提高工程管理能力和工程前期、设计、施工、运维等阶段的数字智能化应用水平。
《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CCAR-158-R1)中第四条规定[2],空管工程建设程序包括: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建设实施、验收及竣工财务决算等。通过分析民航空管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与手段,将基础建设流程串联起来,从建设涉及的几个方面。目前,基础建设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能力不足,高质量发展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当前,按照《关于做好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全过程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切实做好规划设计风险管控、着力加强施工安全防范、全面强化运行风险隐患整治、认真做好恢复情况评估论证、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协同联动。
4 基础建设的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分析
30年来,民航空管的基础建设工作经过发展,还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制度建设、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水平等方面。
(1)数字化建设制度还不够完善
尽管已制定了关于数字化的相关制度和办法,但缺少总案管理规定以厘清职责、优化流程。较为陈旧的制度已难以适应当前的实际工作情况。
(2)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建设水平不高
各类基础建设管理系统于2010年投入使用,系统版本过于老旧,在底层技术架构、数据结构等方面已无法适应当前建设管理的要求,无法达到声像档案数字化、档案全文识别、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目标,各级基础建设管理系统并不统一,系统之间也未能实现互联互通。
5 建议与思考
5G、大数据、云计算、虚拟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民航空管基础建设领域,提升基础建设领域的BIM技术的应用,数字化的应用后,提高基础建设领域的效率,智能监控项目各领域的风险,使立项、批复、实施、验收、运维的各个阶段,保障基建施工阶段安全生产。应从以下方面思考:
(1)提升基础建设的总体规划数字化;
(2)提升工程前期阶段的数字化水平;
(3)提升设计阶段的数字化水平;
(4)提升施工阶段的数字化水平;
(5)提升竣工结算结算的数字化水平;
(6)提升运维阶段的数字化水平。
目前的民航空管基础建设,是为了未来5-10年的空管运行打好基础,数字化对于促进民航空管基础建设领域的多个方面,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建.民航空管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民用航空 2024(3):59-61
[2] 民用机场建设管理规定(CCAR-158-R1).2016.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