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在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李雪红
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 广东广州 510430
摘要 以学习通平台为依托,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课程中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初步探索该形成性评价体系在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课程教学中取得的教学效果,为进一步完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在该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形成性评价;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
随着“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入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方式的方向。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信息数字化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1]。
形成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获得教学信息反馈,以此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提升教学质量[2-3]。在混合式教学中,依托学习通移动终端教学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随时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量化考核,有利于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体系。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前、课后在学习通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课中则采用传统的线下教学。
(二)授课对象
选择19级01班为授课对象,课程所用教材为化学出版社出版、谢淑俊主编的第一版《药物制剂设备》(下册),共7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为课前线上学习、课中教学、课后线上交流三个环节。
课前线上学习: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将章节学习内容推送给学生自主学习,包括学习任务清单、PPT、微课、课前测试等等。学生参与线上自主学习情况会被学习通实时记录并形成数据,教师可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数据作为形成性评价的内容之一。
课中教学:教师将PPT通过学习通投屏教学,授课过程中可用学习通进行随机点名回答问题,也可由学生进行抢答,增加教学的趣味性。通过限时课中测试,学生的答题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课后线上交流:课后教师在学习通分享知识拓展内容,例如一些新型制药设备相关资料。发布课后测试和拓展讨论话题,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拓展知识面。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
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离不开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是基于课程总体目标而设计的,评价为的是考核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度 [4-5]。在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设计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养成目标三维课堂教学目标,依据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课堂评价,最终构建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课程的评价体系包括课前预习、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其中分别占总成绩的 10%,5%,15%,10% ,30%和 30%。课前预习、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为形成性评价,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为结果性考核。具体设计如下:
课前预习:课前教师通过学习通发布章节学习任务,根据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总分100分,学习资料的学习和课前测试各占50分。
考勤:上课前教师在学习通发起限时签到,可以设置普通、手势、位置、二维码、签到码五种模式任意一种模式签到,大大缩短了考勤的时间。考勤总分100分,无特殊情况旷课扣10分,迟到扣5分。
课堂表现:课堂表现包括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参与汇报两大方面,主动回答问题加3分,参与汇报加5分,满分100分。
课后作业:课后学生完成学习通上的知识拓展学习、课后测试和参与讨论话题。课后测试的题目内容主要涉及制药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等内容,难度设置比课前测试题目的要大一些。课后作业总分100分,知识拓展学习占30分,参与讨论话题10分,课后测试占60分。
期中和期末考核: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课程学习的内容包括粉碎、过筛、混合设备、物料输送、滤过与均化设备、药材提取、浓缩和干燥设备、蒸馏设备与制水设备、灭菌设备、液体制剂生产设备、固体制剂生产设备、注射剂生产设备、其他剂型生产设备和制剂包装设备。在学习固体制剂生产设备中的硬胶囊剂生产设备后开展期中考核,在学习完课程所有内容后进行期末考核,都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考试采取半开卷的形式进行,闭卷部分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分值 50 分,时间 40 分钟,开卷部分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和读图题,分值 50 分,时间 50 分钟。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实施效果
按照形成性评价体系的设计进行评分,将2019级01班的综合成绩与2019级02班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01班的综合成绩高于02班(P<0.05),综合成绩分布在80-100分数段01班 44人,占 95.65%,02班33人,占 74.99%, 01班高分数段人数显著比02班多,见表 1。
四、讨论
(一)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是制药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学习内容涉及制药设备类型多,有些设备结构精细、复杂,工作原理抽象难以理解,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发挥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因此,对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做出改变具有重要意义。混合教学模式下形成性评价的构建和应用,是对线上线下教学环节精心设计的情况下设计匹配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评价考核注重过程化,也更加细化、量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度更高,学习态度变得更为积极,能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激励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形成性评价的构建和应用,2019级01班的综合成绩显著比2019级02班的综合成绩高,这表明这种模式和评价体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此外,线上教学的开展,教学平台的使用,有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三)不足之处
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次实践只针对理论课,希望下一次能对实训课进行形成性评价体系设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制药设备使用与养护考核内容应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洋洋,杨英来.混合式教育模式下形成性评价在药理学教育中的设计和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1,(10)
[2]曹研,祁赞梅,曹雅明.形成性评价在医学教育中应用现状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23,62.
[3]陆青,张伟娟,杨慧,等. “医学免疫学”形成性评价实践[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9,35(4):485-491.
[4] 周旭,张爱桃,安东兴,等 . 网络环境下多种模式形成性评价研究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6):74-78.
[5] 马钊恩,张建国,翟锦明,等 . 形成性评价在耳鼻咽喉科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1(3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