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探讨
戴鹏
身份证号:3207231996****0831
摘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若过于关注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则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当前,我国政府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作为落实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不仅能精准展示区域环境情况,还能为后续决策制定提供保障。然而,我国部分区域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运用方面存在不足,导致技术使用难以达到预期。因此,围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环境保护管理的作用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治理;作用
引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环境监测作为环保的重要支撑,通过科学、系统地收集、分析和评估环境数据,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使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1环境监测对环境治理的促进作用
1.1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综合环境治理中十分关键的内容。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强化工作人员对不同区域环境保护管理情况的了解,而且可以为后续战略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对于环境保护管理,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与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各地区为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目标,通常会通过牺牲环境的方式进行高效发展。这种形式不仅会影响生物多样性,使周围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且不利于长期发展,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种类进一步增加。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可通过相关数据明确水质、土壤以及环境指标,为政府调控、科学制定环保策略提供支持。工作人员会先使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收集数据并传递给分析人员,分析人员会借助化学需氧量(COD)检测和氨氮检测等形式明确污水水样指标,进而为后续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1.2强化污染管理
对于污染管理工作而言,环境监测能够对污染种类、污染程度等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为管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帮助人员实现有效控制,进而充分发挥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为污染物管理提供保障。环境监测部门需要根据我国现行标准对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污染物数量以及种类,从而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降低污染程度。在此基础上,如果污染物出现超标排放的问题,则环保部门则可以在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帮助下进一步推进减排工作,保证污染物排放量满足现行需求。如果某个区域中污染物排放量严重超标,则环保部门需要展开进一步分析和监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现有整改方案进行调整。由此可见,环境监测能够在生态环保中进一步强化污染管理效果。
1.3评估环境状况
通过收集各种环境数据和监测指标,可以对环境的质量和状况进行评估。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可以评估空气质量的好坏程度,判断空气是否达到了国家和地方标准;通过分析大气化学组分和颗粒物等数据,可以评估大气污染的程度和来源,为制定污染物减排方案提供依据;在水资源环境监测中,可以评估水质的良好与否,判断水体是否符合饮用水和生态需求,通过分析水体中的污染物浓度和生物指标,可以评估水资源的状况,指导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生物多样性监测可以评估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和濒危物种的状况,了解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发展措施
2.1完善预警系统
环境监测工作本身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服务。因此在日常展开环境监测工作时,监测人员需要对当前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进行优化,对突发污染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并在此基础上预防可能发生的污染事件,以此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在此过程中,不同层次环境监测的数据需要集中在同一系统中,并促进各方展开交流和共享,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不同区域之间则需要紧密联系,根据实际生态污染环境状况明确技术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监测技术系统。如果某个区域出现突发事件,则需要及时予以解决,合理应用预警手段,构建全面、可靠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还需要在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对现有污染问题加以控制,正确应用监测设备,精准掌握数据信息,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2.2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为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能够达到预期要求,应确保技术运用满足时代需求。当前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已经在市场出现,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必须科学使用工具,通过合作与沟通,提高技术运用的有效性。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也要不断创新技术形式,通过科学研发等手段,为一线工作提供保障,这要求政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保障研发工作顺利推进,并建立完善的技术交流机制,以第一时间共享数据信息。此外,还要做好先进技术推广工作。例如,在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要宣传创新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增强数据分析效果,还要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涉及全球各国,因此,国家之间可以通过先进技术交流、比对、验证等形式提高监测结果的有效性,为后续环保工作提供有效工具。
2.3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第一,重视固定监控与管理,注意对管理体系细节的调整,保证监控过程的准确性,及时获取数据信息反馈。通过此种方式,能够优化组织协作,加强员工的互动性,尽早完善处理环境监测问题。第二,在完善环境监测系统时,也要加大各环节的关联性,进一步加强管理体系的组织能力,充分发挥管理体系的监督作用。在实施动态监测系统时,应当重视监控过程的优化,要求管理人员随时掌控数据范围。基于固定监控系统,持续完善管理系统的细节。相比传统监管模式,动态监测系统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处理能力,能够改善环境监测与控制效果。
2.4加强基层环境检测站的建设
为加强基层环境检测站的建设,首先需要确保当地政府高度支持环境监测工作,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建设和维护基层环境检测站。同时,引入先进的环境检测设备,提升基层环境检测站的监测能力,并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工作环境和条件符合要求,从而保障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建立全面系统的人员培训和招聘工作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具备专业能力和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为基层环境监测站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环境状况,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及时的预警和预测能力,并帮助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生态服务的价值。同时,环境监测还可以促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通过公开环境监测数据和信息,增强公众对环境治理的参与和监督能力,推动社会共治,因此,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广泛且重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环境监测技术和应用将不断发展,为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同军,刘霞.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3,36(08):63-65.
[2]冯先慧,卢蕊,罗伟.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措施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5):42-44.
[3]郑丽红.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J].新农业,2023(1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