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胡晓龙 张志鹏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山东淄博 255300
摘要:时至今日,智能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各大行业,如电气自动化控制板块,因为应用了现代的智能化技术,其控制系统的工作效率得到质的提升,数字化技术也规避了更多误差风险。同时,智能化技术的普及,极大增强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延长了系统使用寿命,与我国提倡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呼应。与传统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相比,智能化技术优势明显,值得在行业内全面普及。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电气自动化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成熟和广泛。智能化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水平,还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本文探讨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1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基本原理源于控制理论、电路理论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创新应用。其本质是通过先进的传感技术、控制算法以及执行装置,对电气系统中的各种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压力等进行实时监测和调节,从而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保证系统高效、可靠、稳定地运行。整个自动化控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主要环节:首先是数据采集环节,通过部署在关键位置的传感器获取系统的实时运行状态数据;其次是数据处理环节,将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滤波、算法处理,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用于后续的控制决策;最后是控制执行环节,根据预设的控制策略和算法,生成具体的控制指令,并通过各种执行装置如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伺服电机等对被控系统进行反馈调节,实现期望的控制目标。
2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发展趋势
2.1自动化设备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非常突出,尤其在设备应用层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是两个重要的方面。首先,传统的逻辑运算只能处理二元逻辑,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往往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通过引入模糊集合和模糊推理,能够处理模糊性信息,并在模糊环境下做出准确的决策。在控制系统中,模糊逻辑可应用于模糊控制器的设计,通过将输入变量模糊化、定义模糊规则和进行模糊推理,实现对模糊输入的自动调节和控制,提高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性能。其次,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人脑神经元网络结构的计算模型,能够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实现自主学习和模式识别的功能。在电气工程中,神经网络可应用于信号处理、故障诊断、预测和优化等方面,例如利用神经网络学习历史负荷数据和相关因素,预测未来的电力负荷需求,以便更好地进行电力调度和规划。
2.2人工智能提升电力负荷预测精度
在信息爆炸的数字化时代,人工智能通过对大数据的整合,准确复盘以往负荷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其他与自动化控制相关的“数字”,让计算结果无限接近准确,实现负荷预测的高度精准。通过深度学习和模型训练,人工智能能够识别出不同因素对负荷变化的影响程度,从而提供更精确的负荷预测结果。这样的预测能力使得电力系统能够更好地进行负荷调度和资源分配,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和效率。人工智能还能够通过与其他技术的融合,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等,进一步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天气变化和用户需求等多维度数据,人工智能能够动态调整预测模型和算法,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电力系统环境。这种高精度的负荷预测能力对于电力系统的运行和管理至关重要,可帮助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减少能耗,并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此外,人工智能在电力负荷预测中还有潜力通过迁移学习和增强学习等技术来进一步提升预测精度。迁移学习借用其他领域的数据和经验,使得负荷预测模型具备更好的泛化能力,从而适应新的电力系统环境。增强学习则通过与电力系统的交互,利用试错和奖励机制来进一步改进负荷预测的效果。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并为电力系统提供更精确、可靠的负荷预测结果。
2.3故障诊断与预测
故障诊断与预测是智能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功能之一,通过应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算法对海量运行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可以自动发现潜在故障并提前预警,大幅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传统的故障诊断主要依赖人工经验,检测周期长、准确率低,且很难对隐性故障做出预判。而智能故障诊断技术充分利用了历史运行数据和专家知识,通过机器学习算法自动建模、特征提取,从而实现了对复杂故障模式的智能识别和诊断。同时,基于深度学习的序列预测模型也能对系统的未来运行状态进行精准预测,一旦发现异常便及时报警,避免故障扩大或系统瘫痪。值得一提的是,智能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历史数据累积和持续的模型训练优化。通过长期数据积累,系统可以逐渐学习和总结出正常运行模式和故障模式,形成自己的经验知识库。此外,专家知识和经验法则的融入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有助于缩短训练周期、提高模型准确性。随着边缘计算、5G等技术的发展,实时在线学习和更新模型也将成为可能,使故障诊断系统能够持续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除了及时发现和预警故障,智能诊断系统还能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和定位,为维修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回溯分析关键参数变化历程,结合专家知识库中存储的故障案例,系统能够自动生成可能的故障原因排序,并给出针对性的维修建议,极大提高了维修效率。
2.4自适应调节与优化
自适应调节与优化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电气系统的工作状态,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时数据,对电气系统的参数进行自适应调节。这种自适应调节策略可以使电气系统在不同负载和工况下保持稳定运行,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自适应调节与优化技术能够根据电气系统的实时需求,优化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参数设置。通过智能算法的应用,可以对电气系统的工作模式进行优化调度,使系统在不同时段和负载下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同时,自适应调节与优化技术还可以根据电气系统的实时需求,对系统的参数进行调节和优化,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能耗。自适应调节与优化技术还能够对电气系统的故障进行实时诊断和预测,通过对大量的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识别出电气系统的异常状态和潜在故障,提前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预防。这种自适应调节与优化策略能够提高电气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护效率,减少系统的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
结语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应用故障诊断与预测技术、优化控制策略、数据处理与决策支持技术、智能化监控与管理技术等,可以极大提升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可靠性和适应性。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创新,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必将向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将为传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整个行业向着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李开东.浅析电气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36):1-2.
[2]孙超.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科学与信息化,2023(2):37-39.
[3]吕小溪.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运用[J].科技资讯,2023,21(09):38-41.
作者简介:
1.胡晓龙:男,机械电子工程学院辅导员,中共党员,农学硕士。
2.张志鹏 (2004.3-),性别:男,民族:汉族 ,籍贯: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学历: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本科在读,主要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