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
王一丹
山东青岛平度市第九中学 山东省青岛市 266700
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如何提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逐步构建知识体系。本文将探讨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评估其在提升学生地理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效果,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解决学习法;应用;效果评估
问题解决学习法(PBL)作为一种以问题为驱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其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近年来,PBL在国外教育界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中,PBL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实践探索和效果评估。因此,研究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能为地理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指导。
一、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区域运输与交通发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案例、某城市正在进行交通规划,学生们需要为该城市提出一份可行的交通发展方案。通过这一案例,学生们不仅能够理解交通运输网的构成和作用,还能够在查找资料、分析数据和讨论方案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查找与交通发展相关的数据和文献,了解不同类型的交通工具及其优缺点、不同城市的交通规划经验等。这样,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二)提升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例如,在《区域运输与交通发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具体的交通问题,如如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如何优化公共交通系统、如何提高交通安全等。每个小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答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共同查找资料、分析数据、制定方案,并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协调。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意见不一致、任务分配不均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反思来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区域运输与交通发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高铁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利弊”、“私家车的普及对环境的影响”、“共享单车的推广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等。学生们需要通过查找资料、分析数据、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在课堂上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出有力的论据,并进行反驳和质疑,从而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复杂的、开放性的问题来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区域运输与交通发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项目、某城市正在进行交通规划,学生们需要为该城市提出一份详细的交通发展方案,包括交通工具的选择、交通线路的规划、交通设施的建设等。学生们需要在查找资料、分析数据、进行讨论和制定方案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方案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改进方案中的不足,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区域运输与交通发展》这一课题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PBL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动力。通过设置具有现实意义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探险者”。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课堂参与度,还增强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内在理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观察到,学生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技能,还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PBL方法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在PBL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这一角色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引导和支持能力,能够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在PBL教学中,部分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或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较大的困难,甚至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的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和障碍。
结束语:
总的来说,基于问题解决学习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但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以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进一步探索和完善PBL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邹赐德.新课程引领下高中地理课堂PBL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4,(12):159-162.
[2]郑云平.PBL教学法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探究——以“大气热力环流”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4,(05):53-55.
[3]程金龙,尚宁宁,申青格.PBL教学模式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以“气候与自然景观”为例[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23(01):9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