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让书法艺术继往开来

作者

金子轩

常州市华润小学 江苏常州 213000

摘要:作为一门传统学科,美术教学涉及面很广,包括手工艺、绘画、书法等内容。其中书法是中国流传至今的古老美术形式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书法艺术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热爱,成为了人们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书法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本文将探讨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教学的策略,以期为教师和小学美术书法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书法;教学策略

在新时代,教师不仅要追求新文化的创新,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而且具有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和素质的功能。在实际发展中,小学生的书法能力相对较差,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书法教学措施。因此,在美术实践活动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增加书法的内容,结合当前中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教学,整合文化遗产的发展理念,促进美育与实践的综合发展,确保学生的美术素养进一步提高。将书法引入美术课程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健全的艺术人才,而且可以深化学生自我修养的培养,确保中国文化的传承,使学生在健康舒适的环境中成长。

一、当前小学书法与美术教学现状

(一)小学书法课程安排尚有欠缺

目前,小学书法课程设置存在两个问题,即“不确定性”和“非专业性”:一是不确定性。这是指大多数小学没有开设专门的书法教学课程,或者他们开设的书法课程大部分被语文课程占据,这导致小学书法课程的教学时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第二,专业性差。目前,书法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区域化、分散化的态势,缺乏一个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较强的培训部门。学校书法专业教师也极度欠缺,主要由语文老师兼职。教师的技能和教学能力存在差异,这对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二)对书法与美术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教育主管部门对书法和艺术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监督。学校缺乏专业的教学功能室,书法或美术教师设备不足,相关的书法教学设施不完善,“万能教师”经常出现。

(三)书法与美术教学缺乏交互

在小学阶段,书法和美术学科是“小”学科,在每周时间表中只占很少的课时。通常,书法和美术教师会上一整个年级甚至是不同年级的课程,每周最多有17至20节课。备课、制作教具、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以及批改作业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书法和美术教师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他们往往各自为政,缺乏互动。因此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学科组之间的交流。

二、小学美术书法教学的价值

传统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现代书法艺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艺术形态。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既要注重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传承,也要关注现代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体验到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通过书法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体验书法的魅力。在这个阶段,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在了解了一些书法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其内在意义。对于一些高年级学生来说,当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书法时,他们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书法作品,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总之,书法教学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合理欣赏书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书法的内在价值,让学生真正了解我们的书法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民族认同感。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教学应用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书法技能和审美水平。首先,教学目标需要明确,包括技能的掌握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其次,教学内容应该依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既要注重基础技能的训练,也要涵盖书法艺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此外,教学方法也需要多样化,如示范、练习,以及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等。最后,教学评价也需要科学合理,既要考虑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关注。

(一)重视书法教学,推动书法艺术进入美术课堂

2011年,《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提出在中小学进行书法教育,并明确指出应充分认识开展书法教育。然而,由于各种因素,一些中小学的书法教育有限,书法课程的教学质量较差,使得一些学生接触书法的机会较少,影响了书法作能力的发展。书法教学不仅包括技术训练,还渗透到德育、美育和素质教育中。书法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教师不重视书法教育,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书法教育和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为了促进书法教学与艺术教学的融合,学校可以设立专门的书法基地,并引进优秀的专业书法教师,以提高书法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结合先进、科学的教学设备和手段,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获得真知灼见,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二)真情互动,激发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行为的主要驱动力。只有当学生感兴趣时,学生才能全心全意地书法练习。在教书之前,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做得很好相关课程介绍,通过创造场景或讲故事等方式,向学生解释书法的起源,以学习书法演变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对于书法教学的要求,教师应该从“写得正确、写得好、写得快”的一般标准入手。“正确书写”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画、笔画顺序和书法结构;“写得好”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临摹练习,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出整洁的书法;“快速书写”是以前两项为基础,旨在锻炼学生的书法技能。同时,学生学习书法后,教师对学生书法的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并使用更鼓励的语言来评价他们的书法,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教学中,指导和示范是针对所有学生的,而检查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每个学生的教学,这对于学习普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然而,教师不能根据时间点提供指导,这会促使学生养成坏习惯。老师来了,学生会很严肃,老师走了,学生们会粗心大意,装模作样,后面的学生等不及老师,这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可以说“老师喜欢引导认真写作的学生”。无论学生的水平如何,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因此他们会无意识地认真练习,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小学书法与美术教学的结合渗透力

同样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书法和美术有很多共同之处。中国传统美术在小学教科书中占很大比例。因此,书法教师和美术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相互延伸和融合内容。例如,在教授《水墨画动物》时,美术教师将毛笔的使用与书法的书写和操作相结合。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中的标题可以结合楷书、行书和其他书法风格来解释。书法教师也可以在书法教学中穿插书法家故事的教学,同时欣赏著名书法家的书画作品。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树立自己的抱负,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

(四)利用美术用品装饰书法

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使用美术用品和学习工具来装饰汉字,使字体更加醒目和美观。这种字体有独特的颜色,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字体的美。当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时,他们将更直接地探索艺术的奥秘。只有当学生对某一主题充满兴趣时,他们才能积极融入其中。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书写汉字后,用水粉、粉笔、立德粉、立德粉等艺术用品装饰汉字,以改善字体效果,并书写个性化的汉字。老师让学生们进行全色匹配。虽然内容相同,但他们可以写更多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学生们使用这些艺术用品来勾勒自己的字体,这样字体就更加统一和完整。例如在小学二年级《字的联想》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字体的演变动画,将汉字“鱼”从甲骨文到金文,到篆书,到隶书,再到楷书的形态书写在折扇造型的宣纸上。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同时感受到艺术品的美感和价值,在提升自己审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对书法艺术的感知水平。

(五)创新课程设计,应用多平台教学方式

过去的书法技能训练相对枯燥,学生很可能对书法学习失去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将书法与艺术巧妙地结合起来,创新课程设计,他们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小学三年级的美术课《远古的动物》的教学中,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小篆的“龙”字,让学生猜猜它是什么,然后写下行书和草书的“龙的”字,告诉学生这是同一个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之后,老师用图片展示了龙身体的各个部分,并将它们与相应的动物图像进行了比较,并用楷体书写了课程的主题。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龙”这个词的演变,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书法欣赏课程中,教师还可以使用木课教学法,通过动画模拟汉字的演变,并通过视频展示书法家的成长故事,如欧阳勋的“流连观碑”、颜真卿“拜师学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故事中了解书法家的人格魅力,与书法作品进行情感交流,提高书法欣赏和写作水平。

(六)完善评价机制,坚持正向激励

在美术教学中教授书法时,教师可以建立评价机制,反馈学生的书法水平,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实现进步,识别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给予他们方向性指导,使他们获得自我提高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不懈地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书法水平,加深对书法实践的理解和体验,才能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作品,提供专业指导。在日常实践过程中,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学生的书法进步水平,同时鼓励他们敢于坚持实践路径,体验自己的进步,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成长目标,帮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突破自我设定的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感受自己的进步,并实现积极的动机。教师应该善于使用激励性语言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使学生能够更独立地参与教学。完善的评价机制和积极的鼓励可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七)开展课外书法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可以知道,学生从教科书中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让学生与自然紧密接触,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实用价值。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后,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文化活动或者书法比赛的形式来为学生创设展现自我书法水平机会的平台,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书法的理解。教师可以借比赛来强化书法水平,与此同时,通过交流评价,增长学生的经验,提高学生的交流与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例如慰问敬老院与老年人一同进行书画写作,为慈善组织免费提供作品,各种传统节日标题,宣传词,春联,大字报等,借助课外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书法的价值与现实意义,体现自我的价值,学习兴趣与动力得到激发,自信心得到提升,全面促进学生的美育发展。

四、结语

书法作为最经典的国学传统文化之一,教师要积极地把书法艺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小学美术学习中的书法教学应立足于现实生活,从实用性和趣味性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完善原有的教学理念。坚持学习应用的原则,增强学生的实践热情,有效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提高学生书法艺术的审美、鉴赏、创作等多种素养,让学生感受传统国学文化的魅力,爱上书法,使他们成为具有一定传统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浩,沈伟,李俊,等.书法篆刻与教学[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1114.

[2]薄松年,陈少丰,张同霞.中国美术史教程[M].西安: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37139.

[3]张玲玲.浅谈培训视角下小学书法教育呈现的状态[J].求知导刊,2016(2).

[4]顾郁艳.浅谈当今小学书法教学[J].亚太教育,2015(8).

[5]赵玲玲.书法教学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运用探讨中国民族博览,2019(12):39—40.

[6]康利.浅谈书法走进课堂的策略探究——以小学美术课堂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8,(12):66.

[7]孙莉.美术核心素养视域下蓄力待发的小学书法教学[J].江苏教育,2018,(029):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