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策略和探索
苏柳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枧头中心小学 3438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结合被视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字词学习、文本品析和仿写句式等多种策略,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言,提升其表达能力。字词学习不仅帮助学生建立语言基础,还为读写结合奠定基础。文本品析则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同时借鉴作者的语言技巧。仿写句式则通过模仿经典语句,提升学生的句式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应用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字词学习、文本品析和仿写句式等读写结合策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参考,以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
一、通过字词学习渗透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理解基础字词逐步深入到全面思考整篇文章。字词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石,对于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渗透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字词学习为切入点,充分利用汉字音形义结合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具体阅读和模仿练习,从而为发展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汇,如“英勇”,以此为契机,向学生渗透读写结合的理念。在文本中,“英勇”一词生动描绘了五壮士面对敌人时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英勇”的内涵,并能够仿照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创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先通过讲解“英勇”的字形和字义,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这个词的直观理解。指出“英”字代表着出类拔萃,“勇”字则意味着勇敢无畏,两字结合,便形成了“英勇”这一赞美英雄品质的词汇。而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英勇”在文中的具体体现。通过细致分析五壮士在狼牙山上的英勇事迹,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英勇”所蕴含的力量和勇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形象,从而实现对“英勇”一词的有效运用。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以“××英勇×××”为模板进行讲话练习,以此加深学生对“英勇”的理解和表达运用。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教师不仅从字词学习的角度向学生渗透了读写结合的理念,还组织学生围绕具体汉字进行了深入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训练。
二、通过文本品析促进读写结合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动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提升,文本品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品析文本,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深入体会文本思想,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文本品析也是培养学生语感、增强学生对语言理解和感悟的重要途径。在品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学习并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篇经典课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文本品析。在品析过程中,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特色和描写手法,特别是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和展现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品析文本中对话的描写。在文章中,作者通过生动的对话展现了少年闰土的活泼可爱和见多识广。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中的对话部分,感受作者如何通过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并引导学生尝试模仿这种描写手法,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而后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对少年闰土外貌和动作的细致描写。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少年闰土的衣着、面容以及他捕鸟、刺猹等动作,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这些描写部分,并思考作者为何如此描写,以及这种描写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运用这种描写手法来刻画自己熟悉的人物形象。最后可以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品析知识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如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并尝试运用文本中的描写手法来刻画其外貌和动作;或者可以让学生根据文本中的情节发展,续写一段故事,以检验学生对文本品析成果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三、通过仿写句式实践读写结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句子作为表达完整意思的基本单位,在读写结合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仿写句式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词汇积累和文化修养,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仿写句式的过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仿写的基本要求,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读写能力。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句式练习时,可以选取文章中具有典型性的语句,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认知语句,以加深对句式的理解,从而高效实践读写结合。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以文章中的“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一句为例,组织学生进行仿写。在进行仿写教学前,教师应先讲解仿写的基本要求,包括句式统一、内容一致以及修辞运用等。而后引导学生理解原句式的意义,特别是注意句式中隐含的对比和突出某一品质的特点。在原句式中,作者通过对比花生与其他果实的生长方式,突出了花生默默奉献、不张扬的品质。接下来,教师应让学生理解句式的基本格式,即“……,有一样最可贵:……,不像……,那样……”。并要求学生在仿写时,严格按照该句式格式进行。此外,教师还应提醒学生注意原句中的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通过这样的仿写练习,学生不仅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还实现了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的实践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字词学习、文本品析和仿写句式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语言基础,提升其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小学阶段取得良好的语文成绩,更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铸就了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1]肖雨晴.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优化策略[J].教育论,2024(6).
[2]李涵.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小学教育,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