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探索
高浩
泗洪县龙集实验学校 223900
摘要:实施分层作业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通过在课堂教育教学中实分层作业设计,转变师的教育教学理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本文探索了农村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通过分层设计,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同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推动农村小学数学教育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双减”背景;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引言
孔子在春秋时代便倡导了“因材施教”的育人观点,强调教育应依学生的实际状况施策,深入了解学生个体,恰当处理学生各自的特性差异,实施差异化的教学方法。作业布置如何减量不减质,成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教师亟须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教师在作业布置这个环节中,针对小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不同的个体化差异,以及作业题量多、作业形式单一等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作业分层的设计与实施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是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保证。
1“双减”政策的概述
“双减”政策是指针对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提出的政策,落实该项政策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和课后做作业中的参与力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做作业过程中巩固自身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将“双减”理念渗透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当中,就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差异和学习能力差异确定分层作业设计方案,保证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可以全面符合“双减”理念,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这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和深化学生对各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显得至关重要。
2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2.1作业内容单一
教师设计的作业主要以课后的习题、练习册的习题为主,计算题居多,内容单一,重复习题多,很少会设计一些拓展性作业。其主要原因是这样设计作业对教师来说比较轻松,就课本论课本,可以信手拈来,且不会被领导检查出问题,批改起来也轻松简单,某种程度上还会被认为是课堂教学效果好、学生掌握好的表现。
2.2缺乏趣味性
一般情况下,很多教师只会设计书面作业,不会根据学生的兴趣设计作业,不能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掌握不到位。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和终身发展看问题。此外,趣味性作业对师生的要求很高,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定要深挖教材,深入研究之后才能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对学生来说,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有时甚至还要有家长的配合才能完成。
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3.1目标分层
以五年级上册的《小数除法》这一章节为例,在设计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时,教师尤为注重目标分层的重要性。教师会精心设计一系列基础性的小数除法练习题,如“0.5÷0.1=?”“3.6÷0.4=?”等。这些题目紧密贴合教材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旨在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牢固掌握小数除法的基础知识点。通过反复练习这些类似“x.x÷x.x=?”的算术式子,学生能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加深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进入能力提升阶段,教师为中等水平的学生准备了更具挑战性和思考性的小数除法题目,例如,要求学生计算并解释为什么“0.3÷0.1=3”,而非仅仅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或者通过小数除法解决购物找零问题,如商品售价4.9元,顾客支付5元,计算需找回的金额。这些题目不仅考验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特别设置了拓展探究层。在这一层次,学生将面对更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如探索小数除法中除数小于1时,商与被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或设计一个实际场景,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复杂问题,并自行给出解决方案。这些任务旨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在不断挑战中自我提升,拓宽知识视野。通过这样的目标分层设计,能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上稳步前行。
3.2内容分层
在规划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的作业设计时,教师把内容分层作为一种既贴近教材精髓又超越单一难度界限的教学策略。这一策略鼓励作业内容不仅紧密跟随教学大纲的步伐,更在深度与广度上实现自然延伸,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与潜力。基础知识板块构成了学习的稳固基石,它直接对应着因数与倍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公式的直接应用。学生将在这个板块中,通过反复练习诸如“找出24的所有因数”和“判断36是否是4的倍数”等算数句子,熟练掌握如何识别一个数的因数、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另一个数的倍数等基本技能。这些练习旨在强化学生对因数与倍数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应用实践板块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将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舞台。在这一板块中,学生将面对一系列基于日常生活情境的问题,如通过因数与倍数的知识来规划班级活动分组(如确保每组人数都是某个特定数的倍数),或是解决购物中的价格计算问题(如利用倍数关系计算打折后的价格)。这些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无处不在与实用价值。最后,综合探究板块则是对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挑战与提升。在这个板块中,学生将有机会深入探究因数与倍数在更广泛数学领域中的应用,如探索其在数论、分数运算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还将被鼓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或进行数学研究,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关于因数与倍数分布规律的实验报告,或设计一种利用因数与倍数特性来优化计算过程的方法。
3.3形式分层
在规划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的作业设计时,形式分层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它倡导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旨在打破传统书面作业的单一框架,为学生的学习体验注入新的活力。除了传统的笔头练习,如计算百分数的增减(如“将30%增加到50%,增加了多少个百分点?”),以及解决百分数应用题(如“一件商品原价100元,现打八折出售,问现价多少元?”)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口头练习的形式,比如让学生选择生活中一个涉及百分数的实例(如折扣销售:“某商品打七五折,实际支付金额为原价的75%”;投票结果统计“支持率为60%,即六成选民表示支持”)进行思考,在班级中以口头方式表达他们的发现与分析。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还加深了他们对百分数(如七五折是原价的“75%”;“六成”即为60%)实际意义的理解。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推动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的实施,不仅减轻了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还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与潜能,有效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实现教育公平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应持续优化分层设计策略,以适应学生成长需求,推动农村教育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黄婷.“双减”视角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创新设计策略[J].亚太教育,2023(14):141-143.
[2]蔡琴.“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策略[J].亚太教育,2023(13):7-9.
[3]薛晓梅.“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农家参谋,2022(24):189-191.
[4]方初辉.小学数学校本作业分层设计探析[J].亚太教育,2022(1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