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高质量发展中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思考
宋磊
郑州铁路技师学院
作者简介:(宋磊,1978.10,男,汉,河南省淮阳县,单位:郑州铁路技师学院,本科,正高级讲师,计算机网络技术)
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本模式。深化产教融合面临着缺少健全配套的政策法规、缺乏行业的深入指导和协调监管、学校与企业合作广泛而不深入等现实困境,要实现产教融合的深化,需要强化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学院在深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从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创业项目、设立产业专修学院、实习考核、技能提升等方面探索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有效推进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方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实训基地
一、国家政策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企业、院校双主体作用,整合行业优质资源,组建全行业、跨区域的产教融合共同体,匹配行业需求与教育供给,为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的发展,提供充分高效的技术、人才支撑。
2、职业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和应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动力。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在于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职业院校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根据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校企合作开展资源共建共享,实施企业与学校“双主体”联合培养。
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决定支持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深化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试图推动校企更紧密结合,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
二、实施方法
1、通过建立实训基地。
培养符合学院专业精确需求的岗位应用型人才,深入实施“校企合作、项目育人”的“德技并重、理实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学生全面适应企业工作岗位对知识、专业技能及综合素质的严格要求。力求真正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高品质”就业,并为学生就业后的知识持续更新与技能不断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积极联合企业界与兄弟院校,共同构建装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实训实践场所。全力推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力求实现“招生即入职预备”的紧密对接。教学形式紧密围绕“在岗学习、在岗训练、在岗实践”的核心理念展开,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2、通过开发实训课程。
致力于打造“校企深度融合、产学研紧密结合”的行业领先级设备实训平台,该平台将全力支持职业院校与生产企业携手并进,共同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在此框架下,校企双方将紧密合作,共同培育人才,并合力组建由“院校资深教师+产业一线导师”构成的精英双导师团队。这一团队将严格遵循实际生产流程,紧密围绕真实生产任务,科学规划并实施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无缝切换,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同时,积极构建集“校企一体化管理、产学研全方位合作”于一体的实训基地。该基地不仅将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设备与环境,更将成为一个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助力学生全面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3、实施教师递进工程。
创建一支由特聘专家、专业带头人、行业企业技术骨干、骨干教师以及其他优秀教师为成员的“双师型”教学队伍,并吸纳企业一线工作人员、院校一线教学人员、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共同参与。通过深度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学生既能扎实掌握理论基础,又能实地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从而充分锻炼其岗位工作能力。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我们将致力于建设“互聘互用、协同育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双导师制。为此,我们将加大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人员互聘共用力度,推动双向挂职锻炼,加强横向联合专业建设,以构建具有特色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长效机制。
4、实施校企协同育人。
实施企业与学校深度联合培养策略,紧密围绕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成长规律及实际工作岗位的迫切需求,明确将岗位核心技能作为首要培养目标,旨在全方位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此,我们积极与企业携手开展工学结合的试点项目,通过这一创新模式,校企双方将共同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将深度协作,共同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契合。同时,我们还将建立联合考核机制,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考核与考评,确保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和实用性。
5、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制定一套既科学又合理的培养方案,确保学生能够以每三个月为一个精心规划的实习周期,前往实习基地深入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学习。为此,校企双方需携手合作,共同研制并出台《工学结合学生实习精细化管理制度》及《学生实习安全防范措施与违纪行为处理细则》,以全面规范实习流程,保障实习活动的有序进行。根据实习生个人成长及岗位培养的实际需求,校企双方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实习岗位,精心分配工作任务,确保每位实习生都能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锻炼。同时,要切实保障学生的实习津贴等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实习生的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制度,为学生的人身安全筑起坚实的防线。
三、预期效果
1、通过以企业实训基地为主阵地,多维度、深度融合的教学体系实训,探索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新思路。构建多维协同的双创教育机制,能够有效推动院校、企业、学生多方联动,形成相互作用的良性运行机制。形成“一体化实训与企业实训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实训基地就可以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学习到真实的企业工作与评价标准,从而能够满足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和职业素养熏陶的基本要求,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统一,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的实践教学目标。
2、通过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课程改革与创新举措,深度促进“产学研”三方面的有机融合。我们始终秉持“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使命,致力于推动双方合作,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企业实训机会。
3、通过产教结合,学校和企业都会得到更好的资源互补,使校企在新形式的联合中,其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扩大、延伸、深化,创造双赢的局面。通过实践教育和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提高就业率。通过产学研项目的开展,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提高转化率。通过合作与交流,促进产业的创新性发展,提升产业的竞争力。
四、总结
在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要充分开展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携手共建实训基地,并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以此构建起“双主体”育人机制。其次,我们应将最新的技术、工艺和规范融入教师培养、教材编写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之中,积极探索全过程、协同化、浸润式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叶正飞.基于产教融合的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共同体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3):150-155
[2]于国锋,张家宇,赵同峰.基于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23(05)
[3]刘文军,罗颖.智能制造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提升信息技术专业类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职业技术,2022(19):24-28
[4]陈子季. 时不我待真抓实干依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N]. 中国教育报, 2022,5(10)
[5]刘仁云,赵志欣,李东平.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困境与出路[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3,39(06):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