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苗绣螺旋纹样的艺术特征

作者

潘慧琳

浙江树人学院艺术学院产品设计 浙江绍兴 312028

摘要:苗绣作为中华传统刺绣艺术的瑰宝,以丰富的纹样和精湛的技艺体现出苗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其中,螺旋纹(窝妥纹)以流畅的曲线、和谐的对称性和鲜明的色彩,展现了生命循环与自然崇拜的意象。该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不仅反映苗族对水的崇敬,还寄寓着哲学与信仰的深意,如阴阳调和与生命延续。通过典型绣品如丹寨螺旋纹背带和白领苗服饰的分析,螺旋纹的艺术特征及其文化意涵得以凸显,成为苗绣传承的重要符号。

关键词:苗绣、螺旋纹、文化意涵

苗绣作为极具民族特色的中华刺绣艺术,承载者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堪称“无字史书”。苗绣独特的螺旋纹样如同神秘的符号,穿越千年,承载着苗族的历史与信仰。在斑斓的色彩与精湛的技艺中,螺旋纹以其独有的形态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苗绣艺术中不可忽视的焦点,引领我们探寻苗族文化的深邃与奥秘。

一、苗绣艺术的总体特征

苗绣主要用来装饰女子的裙身、衣领、头巾、披肩;孩童的童帽、胸兜;男子的腰包等地方。苗族子女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学习各种绣法和纹样。苗绣纹样:以蝴蝶纹、龙纹、鸟纹、花草纹等为主;苗绣绣法:以平绣,破线绣,双面绣等较为常见。纹样以蝴蝶纹为例:苗族视蝴蝶为始祖,生长于枫树上,因此作品中多会有两种事物的结合,也是绣娘们最爱表达的主题之一。绣法以破线绣为例:不同于常见的十字绣,需要在穿线时绷直再进行按压,防止丝线由于摩擦发生起绒状况影响绣面的美观程度,疏密的间隙,针法的走向无不考验绣娘的精力和手艺。

苗绣的技法非常丰富,包括挑花、织花、绣花等,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苗绣的构图方式多元,具有“千人千花”的独特性,绣工通过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非凡的记忆力和独特的审美,将丰富多样的图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色彩绚丽多彩是苗绣色彩的特征,主色调多为红、黄、蓝、绿等,且每种色彩又分为不同的明度和纯度,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苗绣主要用于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件,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百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此外,传统苗族姑娘在十五、六岁时,都会为自己开始绣制一套嫁妆,需要历时三到四年时间才得以完成,体现了刺绣过程的精雕细琢。

不同地区的苗绣保留了各自独特的历史传统和古老技法,如剑河锡绣、雷山绉绣、花溪挑花、施洞破线绣等,展现了苗绣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苗绣艺术与楚地图案风格颇有一致性,二者的纹样组合复杂、饱满,手法细腻,线条优美,有怪异之形而无狰狞之态,使人感到亲切、纯真、朴实。苗绣主要以龙、蝴蝶、鱼、铜鼓、飞鸟、花朵、圆点等作为绣品图。这些图案元素多为《苗族古歌》中讴歌的自然生物,所以苗绣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记录着苗族的创说与故事。苗族常用的刺绣图案:龙、蝴蝶、鱼、飞鸟、花卉等,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理解。

二、螺旋纹样的图源与特性

“螺旋纹”在苗绣中普遍存在,“螺旋纹”留存在苗绣衣装上,几千年来代代相传,苗族人用不同的工艺、针法来表现它,在收藏市场常常可以看见螺旋纹的老绣片。如今在剑河一带的老苗绣中,该纹样反复出现,而在新绣品中则难觅踪影。苗绣将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型符号不断进行叠加组合形成纹样,图案叠加排列、流畅和谐,色彩对比强烈。虽然螺旋纹十分常见,但知道纹样寓意的人却少之又少。

螺旋纹又被苗族人称为“窝妥纹”,常被运用在苗族传统服饰中肩部的位置。白领苗盛装“丹都式”苗服,衣领和衣袖部位也有圆形的螺旋式纹样组合,这种设计手法来自于苗族先民的世代相承。苗族的螺旋纹也被认为与马家窑彩陶的螺旋纹有关,这些纹样在中原地区演化为回纹、云头纹、曲水纹等,苗族则保留了其较原始的形态。苗族的“窝妥纹”与水崇拜有关,先民观察到水中一圈圈回转的漩涡,把感受到的圆满感绘成图腾纹样用于祝福。可为旁证的是,螺旋纹的起源也有用于缅怀祖先迁徙时涉水趟河的经历有关。

苗族蜡染的“窝妥纹”是祖制的表达,对造型有着严格统一的要求。纹样以双线螺旋纹的绘制方式为主,对绘制的手法要求极高,因此窝妥纹才能从先民那继承下来。窝妥纹除了蜡染也应用在银饰上,最为直接且常见的就是流涡形状的耳饰等。

螺旋纹的基本形态以流畅的曲线为主,通常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或下降的视觉效果。这种形态不仅赋予了图案动态的美感,还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延续。在苗绣中,螺旋纹的曲线往往通过精细的针脚表现出来,每一针都经过精心安排,以确保整体图案的和谐与统一。此外,螺旋纹的形态还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这种对称性不仅增强了图案的美感,也体现了苗绣对平衡与和谐的追求。通过巧妙地运用曲线和对称性,绣工们就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色彩在螺旋纹的绣品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绣工善于运用多种鲜艳的色彩,使螺旋纹更加生动和富有层次感。常见的色彩包括红色、蓝色、绿色、黄色等,这些颜色不仅代表了自然界中的不同元素,也寄托了苗族人的美好愿望。例如,红色象征着热情与活力,蓝色代表着宁静与和平,绿色寓意着生命与希望。在色彩搭配上,通常会根据螺旋图案的具体需要和个人的审美偏好进行选择,既注重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又追求整体效果的和谐美观。通过巧妙的色彩运用,苗绣螺旋纹不仅展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也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苗绣螺旋纹的创作中,构图与布局同样至关重要。苗族绣娘通常会根据刺绣物件的形状和用途来确定螺旋纹的位置和大小,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螺旋纹既可以作为主体图案独立存在,也可以与其他图案组合使用,形成复杂而有序的构图。例如,在服装装饰中,螺旋纹常常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如胸前或袖口,以突出其重要性。在家居饰品中,螺旋纹则可能分布在整个物件的表面,形成连续的装饰带。此外,苗族绣娘还会根据图案的特点和视觉效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以确保整体布局的均衡与稳定。通过精巧的构图与布局,苗绣螺旐纹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也体现了苗族绣娘的高超技艺和深厚造诣。

三、绣品分析

1、丹寨螺旋纹背带

丹寨螺旋纹背带出自黔东南丹寨苗族,丹寨以八寨苗古衣、丹寨蜡染和丹寨白领苗服著称。黛青色底布,上部横向纹饰打底为红色羊毛织布,有五颗太阳纹饰,两种太阳图案,五颗颜色各异。两颗卷曲花叶环绕的小太阳,三颗扶桑木环绕的大太阳,红中闪耀白、黛青、深蓝、淡蓝、玫红、淡绿和深绿诸色,色彩调和而绚丽。

丹寨螺旋纹背带局部图

中部主纹样是正方形,中心是麻线绣出的螺旋纹。螺旋纹在苗家称为“窝妥纹”,有说是水波纹,有说是牛角上的圈纹,在苗族很多支系服饰中有体现。螺旋纹在正方形四角各一组、中心有一大组,线条粗犷,盘曲有力,凹凸起伏。各组螺旋纹既像庄严的祭坛,又如满蓄能量的巨大花苞。中心纹样四周是四色色布贴布为边,五组螺旋纹由菱形挑花花带分隔,花带为黑地,上面用红色和淡黄色挑出连续的对鸟纹。

这件背带主体使用黛青色和红色,情感庄重、肃穆。主体纹样为螺旋纹和太阳纹,意味鲜明。主要材质为麻线和羊毛线的粗线条和机理质感,给予氛围有力的承托和配合。在材质、纹样和色彩组合而成的“丹寨服饰建筑”中,观者的心灵被撩动,再次“坠入”苗绣这“无底深洲”中。

2、丹寨白领苗衣

贵州丹寨白领苗支系的“窝妥纹”,可以说是苗族纹样中使用最多,图案最严谨规范,虔诚之意表达最深的一种。“窝妥纹"蕴涵着白领苗支系乃至整个苗族数千年来的哲学、艺术、数理、天文、信仰与习俗等深层次的精神内涵。纵使“窝妥纹”已经流传千年之久,却还是有很多我们今天尚不得而知的隐喻。无论它的来源是记录苗族人的长途迁徙过程,亦或是纪念和感恩传说中救了一个苗族姑娘生命的蕨类植物,它那像工程设计一般的严谨高超的技法以及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都为它的神圣添砖加瓦。

白领苗将“窝妥纹”饰以领、袖两个部位,因“领”和“袖”有提纲挈领之意。盛装上的螺旋纹数量为八和十二。衣服背后中间有八个螺旋纹,分成四组,两两相背。由中心的古钱纹或铜鼓纹向外发散,每一组分别对外旋转,形成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螺旋,一正一反也暗含阴阳之意,四和八也对应“四象生八卦”的阴阳哲学观。左右两侧各有两个螺旋纹,一共十二个,在苗族文化中,十二代表生命起源的吉祥数字,苗民先祖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的故事广为流传。此外,左右衣袖各有四个螺旋纹,拼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

丹寨白领苗衣背部

螺旋纹之独特还在于它的“双线”工艺。“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双线盘旋也体现了原始民族对于母性的生殖崇拜。中心的古钱纹或铜鼓纹外的两个圆圈,象征着月亮和太阳,阴阳交替,万物生长。白领苗喜用红、黄两色勾勒印染窝妥纹,红色多用朱砂矿石染料,有除邪祟惩恶的作用:黄色多用栀子、荩牛、姜黄等植物染料,以示庄严神圣。而几何之美也暗藏在古老的窝妥纹当中,曾经有学者做过黄金分割和勾股圆方的论证。这个藏于深山中的民族,永远超越想象,永远令人惊喜,也永远令人着迷。(指导老师:李森、陈金平)

参考文献

[1]赵欣柳,张超.丹寨白领苗传统蜡染设计中的窝妥纹解读[J/OL].吉林艺术学院报.2022.7.7

[2]周广超,陈贝贝.设计理性与审美感性的和谐共生—贵州丹寨白领苗“窝妥”纹的结构特征及文化蕴蓄[J/OL].吉林艺术学院报.2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