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作者

任瑶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 210008

摘要: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讨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具有重要意义。高中音乐教育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认同感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高中音乐教育中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传统音乐元素融入不足、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等多个维度探索培育路径,对提升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创新教学方法手段,促进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具有文化自信的新时代青年。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中音乐;核心素养;培育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肩负着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包含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还涵盖文化理解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多个方面。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高中音乐教育需要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内容设置,注重传统音乐元素的融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深入研究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现状分析

1.1 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当前高中音乐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着课程结构不够完整、课时安排不够合理等问题。从整体来看,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度不足,以传统音乐教学为例,在中国古代音乐教学中,《梅花三弄》这样的古琴名曲往往仅停留在简单的曲目介绍和音频欣赏层面,缺乏对演奏技法、音乐表现力等方面的深入探讨。课程内容编排缺乏系统性,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不强,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选修课程设置较为单一,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课程评价体系也存在明显短板,过分强调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在音乐实践、艺术创造等方面的表现。学校普遍存在重视主科轻视音乐学科的现象,导致音乐课程难以保证正常的教学时数,课程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在教材选用方面,地方特色音乐文化元素融入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1]。

1.2 教学模式实施效果

目前高中音乐教学模式仍以传统讲授为主,互动性和参与度不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黄河大合唱》为例,教学中过分注重歌词背诵和曲调演唱,却忽视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多媒体技术应用不够充分,课堂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分组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应用不足,课堂教学缺乏生机与活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创新意识不足,难以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受限于教学条件和资源,实践性教学活动开展不够充分,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表演的机会,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2 音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2.1 重构课程内容:以本土音乐为根基

优化高中音乐课程内容需要立足学生实际需求,构建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应注重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平衡,突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特色。以《阳春白雪》为代表的古典名曲教学,不仅要讲授其音乐特点还应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古典音乐中蕴含的美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课程设置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由浅入深,确保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增设音乐创作、音乐科技等选修模块,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演唱、演奏、创作等实践性内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将地方特色音乐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在音乐知识、技能、审美等方面的表现[2]。

2.2 创新教学方法:从“知识传递”到“文化体验”

以《十面埋伏》教学为例,可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琵琶演奏技法,让学生感受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小组合作方式探讨曲目所表达的艺术意境。推广研讨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能力,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音乐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引导其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3]。

2.3 优化评价体系:注重文化理解与价值观塑造

多元评价体系的构建是高中音乐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应突破传统单一的考试评价模式,建立注重文化理解与价值观塑造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设计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如考察学生运用音乐语言阐释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能力,评估其对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的理性认知和包容态度,以及对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的深度理解,另一方面采用档案袋评价方式,系统记录学生在音乐文化实践活动中的成长轨迹,包括民间音乐采风报告、传统音乐元素创意改编作品、音乐文化主题研究性学习成果等。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既关注学生的文化认知水平提升,也重视其在实践中形成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

3 结语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进行整体规划和探索,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将传统音乐元素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音乐实践能力。在培育过程中既要注重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文化内涵的传承;既要关注个体差异,又要促进共同发展,探索符合高中生特点的音乐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文化认同感,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郝靖宇.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音乐实践与探索[J].理论观察,2023,(06):140-143.

[2]谢菁.文化自信视域下高中传统音乐教育的四个维度[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9(10):3-5.

[3]高曼曼,吴艳梅.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2022,(06):14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