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视域下高职服务礼仪课程育人策略研究
刘家玲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1
【摘 要】高职院校的服务礼仪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与沟通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部分院校教学侧重技能训练,忽视审美素养的提升,导致学生在职业形象塑造和礼仪沟通方面缺乏深层次的文化认知。美育作为提升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教育方式,与服务礼仪课程目标契合度高。本文在美育理论视角下,探讨高职院校服务礼仪课程的育人策略,剖析当前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包括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改进、师资培训加强及资源拓展,以期为课程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美育;高职教育;服务礼仪课程;育人策略;课程优化
一、美育与高职服务礼仪课程的理论基础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艺术、文化、自然景观等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具备更高层次的情感体验与精神追求。美育的核心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判断能力以及创造力以促进全面发展。
高职服务礼仪课程聚焦职业礼仪规范、形象塑造及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以适应未来职场需求。将美育引入课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使其在服务行业中展现更优雅得体的形象,并深化对职业礼仪文化的理解。
二、高职服务礼仪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 审美教育不足,课程内容偏重技能
目前,高职服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职业规范和基本服务技能展开,缺乏系统化的审美教育。课程往往聚焦于仪态、表情管理及标准化流程,忽视了学生对礼仪文化的深层理解,使教学内容较为机械,难以适应现代服务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2. 教学模式单一,缺乏美育渗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和示范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环节较少,缺乏互动。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参与度。同时,美育元素未能充分融入,导致学生学习过程中缺乏审美体验,制约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3. 课程评价体系欠完善,审美素养考核不足
现行评价体系以理论测试和技能考核为主对审美素养、文化理解能力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考核较少。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收获,影响美育目标的落实。
4. 美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部分院校缺乏美育教学资源,如艺术作品赏析、文化礼仪实践基地等。此外,一些教师对美育理论的理解较浅,未能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入相关内容,影响课程整体质量。
三 美育视域下高职服务礼仪课程的育人策略
1.优化课程内容,强化美育元素融入
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适当增加美育相关内容,如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国际礼仪艺术、形象设计与美学原理等。通过引入美学理论,使学生在学习礼仪规范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礼仪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美学意义。例如,可通过案例分析、文化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仪特点,提升其全球化视野。同时,还可增加礼仪美学专题课程,帮助学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使其更具文化自信。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审美体验与实践能力
结合美育理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艺术鉴赏、互动讨论等。例如通过欣赏经典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举止礼仪,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美的力量。此外,还可以组织礼仪情境剧表演、文化礼仪展示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验和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其实践能力与审美感知。同时引入虚拟现实(VR)等数字技术,模拟真实礼仪场景,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沉浸感。
3.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加强审美能力考核
课程评价体系应涵盖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审美素养和文化理解等多个维度。可以采用多元化考核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估、作品展示、实践演练等。例如,在考核环节中增设“礼仪美学评估”内容,让学生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形象设计与展示,并由教师和同学共同评分,以提升其对美的认知与运用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电子档案(E-portfolio)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成长轨迹,进行长期性评价,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4.加强教师培养,提升美育教学能力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其自身的美育素养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美育培训、礼仪文化研讨会、艺术鉴赏课程等,以提升其美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此外,可以鼓励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将美育元素自然地融入到服务礼仪课程中,以提高课程的整体质量。例如,可以通过教师与美学、艺术、文化等专业的学者合作,推动跨学科教学改革,使美育在课程中得到更深入的体现。
5.拓展课程资源,营造浓厚的美育氛围
除课堂教学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美育资源。例如与酒店、航空公司、旅游机构等企业合作,搭建礼仪文化实践基地,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礼仪之美。此外,可以举办美育讲座、礼仪大赛、文化交流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审美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可利用校园广播、社交媒体、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传播礼仪美育相关知识,使学生随时随地接受熏陶。
6.弘扬传统文化,深化礼仪教育内涵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美学思想,高职服务礼仪课程应充分挖掘并传承其中的精髓。例如,可以结合《礼记》《论语》等经典文献,引导学生理解礼仪的文化根源,使其在学习礼仪技能的同时,提高文化素养。此外,可以开设传统礼仪工作坊,如茶艺、书法、汉服文化体验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7.促进国际交流,拓展全球化礼仪视野
在全球化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本土礼仪文化,还需要了解和适应国际礼仪规范,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如与国外院校开展礼仪文化交流项目,邀请外籍专家讲授国际礼仪课程,帮助学生掌握跨文化沟通技巧。此外,可以通过国际礼仪实践活动,如国际会议服务、跨文化商务礼仪培训等,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四、结论
高职服务礼仪课程的育人策略应将职业技能培养与审美素养提升相结合。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培训及拓展资源等措施,可有效提高课程育人效果,使学生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与文化素养,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服务行业需求。未来,高职院校需进一步探索美育与职业教育融合的新途径,为培养高素质服务人才提供更科学的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胡雁,张晓惠,郑雅婷.基于职场情境化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服务礼仪教学改革研究[J].旅游与摄影,2024,(08):118-120.
[2]汤文菲.浅析中高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礼仪》课程框架设计的衔接[J].现代经济信息,2019,(09):431.
[3]谢曼丽.基于行业标准的高职《服务礼仪》精品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02):116-117.
[4]杨红艳.基于OBE理念的民航服务礼仪课程建构实践探索[J].科技视界,2022,(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