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作者

林芳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实验中学

摘要: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探究显得尤为重要。生活化教学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抽象的生物知识具象化,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概念。本文通过分析初中生物教学现状,提出了一系列生活化教学策略,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实例、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验等。这些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创造力、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生物教学方式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探究生活化教学策略,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提升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与实践,为初中生物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一)增强学习兴趣与动机

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抽象的生物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将生物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生态系统时,引入校园生态系统或家庭小花园的观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基于生活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使他们在实践中深化了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二)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生活化教学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来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实验和活动,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促进跨学科学习与综合素养提升

生活化教学促进了生物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要求学生在理解生物现象时运用多学科知识。例如,光合作用的学习可关联化学能量转换、物理光谱分析及地理气候变化等。这种跨学科学习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领域,还提升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包括语言表达、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全面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未来人才。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拉近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将生物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枯燥和抽象,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具体。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讲解“空气质量与健康”时,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社会关注的雾霾问题,创设一个关于探究雾霾来源、危害及防治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方案,采集汽车尾气、工业废气中的有害物质,模拟雾霾对呼吸道的影响。这种情境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生物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二)利用生活实例讲解生物概念

将生物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是一种高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跨越认知障碍,更好地理解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通过将复杂的生物概念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或现象,可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降低理解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物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时,结合家庭种植绿植的情境,学生能直观感受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通过亲手调整光照强度,观察并记录绿植的生长变化,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还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乐趣。这一过程不仅增强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界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三)设计生活化实验活动

设计与生活相关的实验活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持续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例如:在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时,种子萌发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他们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精心调控温度、湿度和光照等条件,细致观察并记录种子的萌发过程。这一实践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此过程中学会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严谨步骤,为未来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开展生活化拓展作业

生活化拓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延伸,它能够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究生物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学习成果。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拓展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知,提升综合素养。

例如:在讲解“植物的营养繁殖”时,水仙花水培养殖的拓展作业是一个极佳的实践机会。学生亲自挑选健康的水仙鳞茎,进行水养并细致观察其生长变化,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直观理解了植物营养繁殖的奥秘,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观察能力。同时,定期照料水仙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生命的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生物学生活化教学策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通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利用生活实例讲解生物概念、设计生活化实验活动以及开展生活化拓展作业,我们有效促进了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更加丰富的资源。

参考文献:

[1]吴文乐.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23.

[2]陈森凤.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生活化教学途径[J].文理导航(中旬),2023(4):25-27.

[3]吴雪莎.初中生物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28):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