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从何处来
陈凌静
莆田中山中学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纸作为一种重要的书写与传播媒介,承载着无尽的知识与文化。从古至今,纸的制作工艺不断演变,从最初的蔡伦造纸到现代工业化的造纸流程,纸张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享受纸张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是否真正了解它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呢?
关键词: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设计
引言:
初中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这个学科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参与和解决实际问题来获取知识和技能。本次“纸从何处来”的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教学设计,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深入探索纸张的奥秘。
一、“纸从何处来”这一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特点
(一)问题导向性
项目式学习以驱动性问题为起点,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主动探究。在“纸从何处来”这一项目中,核心问题是纸张的来源及其制造过程,这激发了学生探索纸张生产奥秘的兴趣。通过这一驱动性问题,学生开始了解纸张的历史、制造工艺以及相关的化学知识,形成了对纸张生产的全面认识。
(二)实践性强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纸从何处来”项目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纸张的化学组成和制造工艺,还亲身体验了造纸过程,包括纸浆的制备、纸张的成型和干燥等步骤。这种实践操作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让他们深刻理解了纸张生产的化学原理。
(三)跨学科整合
项目式学习注重跨学科的知识整合,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在“纸从何处来”项目中,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知识,还涉及了历史、物理、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例如,他们了解了纸张的历史演变,探究了造纸过程中的物理变化,以及造纸废液对环境的影响和处理方法等。这种跨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生主体性强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发挥主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在“纸从何处来”项目中,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制定研究计划、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教师则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纸从何处来”这一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实践策略
(一)确定项目主题与目标
确定项目主题与目标是项目式学习的基石。在“纸从何处来”这一初中化学项目中,教师深思熟虑地将主题聚焦于纸张的生产与环保,这一选择不仅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还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点及其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确保了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项目的目标设定多维度展开,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方面,通过深入探究纸张的制造工艺和化学组成,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基础化学知识;另一方面,着重于造纸废液的处理方法,旨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潜在影响,并学会采取积极措施减轻这种影响。此外,该项目还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动手参与造纸实验和废液处理研究,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同时,团队合作在完成项目任务中不可或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综上所述,“纸从何处来”项目以其精准的主题定位和全面的目标设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富有教育意义又充满挑战的学习平台。
(二)设计项目方案与任务分工
在确定项目主题与目标后,教师应设计详细的项目方案,包括项目的实施步骤、所需材料、时间安排等。同时,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进行任务分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项目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价值。在“纸从何处来”项目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项目方案:首先,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纸张的历史和制造工艺;其次,组织学生参观造纸厂或进行造纸实验,亲身体验纸张的生产过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造纸废液的组成和危害,并探讨废液的处理方法;最后,要求学生撰写项目报告,展示学习成果。在任务分工方面,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不同的任务,如资料收集、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
(三)开展项目实践与探究
项目实践是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环节。在这一阶段,学生应按照项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工作。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纸从何处来”项目中,学生按照项目方案进行了造纸实验。他们准备了纸浆、滤网、压榨机等工具,通过搅拌纸浆、倾倒滤网、压榨成型等步骤成功制成了纸张。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观察了纸张的形成过程,记录了实验数据,并分析了纸张的质地和性能。此外,学生还探讨了造纸废液的处理方法,如通过沉淀、过滤、中和等步骤减少废液的污染。
(四)总结项目成果与评价反思
项目完成后,学生应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报告并展示项目成果。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成果交流和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绩,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此外,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项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在“纸从何处来”项目中,学生完成了项目报告并进行了展示。他们分享了造纸实验的过程和成果,展示了造纸废液的处理方法和效果。教师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了评价,指出了他们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反思和总结,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项目中的成长和进步。
结语:
在“纸从何处来”这一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旅程中,学生们不仅穿越了纸张悠久的历史长河,更亲手揭开了现代造纸工艺的神秘面纱。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他们从化学的视角深入探索了纸张的构成奥秘,理解了纤维素、木质素等关键成分在造纸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化学试剂如何促进纸浆的形成与纸张的固化。尤为重要的是,该项目不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造纸废液的处理,这不仅是一次对环保责任的深刻体验,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极大锻炼。
参考文献:
[1]张静.初中化学单元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以“溶解现象”教学为例[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23,(32):13-17.
[2]赵扬.基于学科大概念的初中化学项目式学习单元设计与实践[J].教育科学论坛,2020,(16):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