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融入策略

作者

邱恩乔

衡水市永兴路小学 053000

摘要: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将情感教育融入班级管理,班主任不仅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方面。对此,本文针对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融入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情感教育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情感教育的融入能够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尚不完善,对外界刺激的敏感度高。情感教育介入后,能引导学生依据情绪ABC理论,理解情绪产生并非由事件本身,而是由对事件的看法决定。通过组织情绪管理工作坊,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识别不同情绪,学会用语言描述内心感受,像是愤怒时说“我此刻很生气,因为……”如此一来,学生能主动掌控情绪,避免因长期压抑情绪,在内心积聚负面能量,引发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为塑造健康心理奠定基础。

(二)增强班级凝聚力

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被关爱、被尊重,班主任给予的正向情感反馈,会满足学生这一心理需求。在班级拔河比赛、文艺汇演等集体活动中,班主任鼓励学生分工协作,为共同目标拼搏。学生在付出努力与收获成果的过程中,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对班级的价值。这种情感连接使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班级命运紧密相连,形成强大的集体向心力,让班级成为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温暖集体。

(三)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依据成就动机理论,学生在学习中渴望获得成功的体验。班主任在日常教学里,对学生每一次微小进步,如作业书写更工整、课堂发言更积极等,都给予及时肯定与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自身努力被看见。学生在获得成就感后,会激发内在学习动力,主动探索知识,不再把学习当作被动任务,而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求积极投入,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升学习成绩与学习热情。

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教育的融入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心理学中,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尊重和理解个体的独特性。班主任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成长背景。通过积极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不打断、不评判,让学生感受到被重视。

例如,当学生满怀忧虑地向班主任倾诉家庭中的烦恼,比如父母频繁的争吵、过度的管束时,班主任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学生,眼神里满是关切与专注。班主任会用温和的语气回应,分享类似的经历来表达共情,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的理解。像是会说“我小时候也经历过父母关系紧张的阶段,我明白那种害怕和无助”,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引导学生如何与父母沟通,让学生深信老师是最坚实的依靠。班上性格内向的小明总是默默坐在教室角落,很少主动发言。班主任留意到这一情况后,课堂上会精心挑选诸如“课文里描写春天的是哪一段”这类简单问题邀请小明回答。待小明回答后,班主任立刻给予肯定:“小明回答得很准确,声音也很洪亮,大家要向他学习。”课后,班主任常常找小明聊天,询问他对《小王子》这类温馨故事书的看法,探讨热门的益智小游戏。久而久之,小明眼中的羞涩与胆怯慢慢褪去,开始主动和老师交流,课堂上发言次数增多,笑容也越发灿烂,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自信。

(二)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与爱的需求是人重要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主题班会、兴趣小组等,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的机会,满足学生的社交需求。在班级中倡导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价值观,让学生在积极的氛围中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例如,在组织班级环保活动时,班主任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将学生巧妙地分成了多个小组。有负责校园垃圾分类宣传的小组,还有专注于绿植养护的小组。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个小组都全情投入。负责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的小组,成员们积极讨论宣传主题与风格。擅长资料收集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环保书籍、浏览网络,精心筛选出垃圾分类的重要知识和生动案例;绘画功底好的同学则根据资料,一笔一划地绘制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案,将垃圾分类的要点直观地呈现出来。在遇到图案排版不美观、资料不够新颖等问题时,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共同寻找解决办法。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对环保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更加亲密,班级里处处洋溢着和谐积极的氛围。

(三)加强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校合作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班主任应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在校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和情绪变化等,同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线上沟通等方式,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

例如,在班上,小李逐渐表现出厌学情绪,上课时常走神发呆,作业也常常不完成,学习成绩直线下滑。察觉到小李的异样后,班主任进行了家访。一进家门,班主任就感受到了压抑的氛围。交谈中得知,小李的父母对他的学习要求极为严苛,每次考试成绩稍有不理想,便会严厉批评指责,过度关注分数,却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努力。了解情况后,班主任与家长促膝长谈,诚恳地建议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多留意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减少批评指责。在学校里,班主任针对小李的知识薄弱点,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耐心辅导。遇到难题时,班主任会一步步引导,直到他完全理解。渐渐地,小李的脸上重新有了笑容,厌学情绪得到缓解,学习态度有了很大转变,开始主动完成作业,成绩也稳步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融入情感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班级凝聚力和学习积极性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和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将情感教育融入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情感教育的方法,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卓海燕.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有效融入[J].学园,2024(3):84-86.

[2]张蝶.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策略[J].山东教育,2024(1):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