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探究
姜月
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太公镇小学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实施,我国教学改革已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身心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体育教学,不再仅仅局限于体育技能和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体质的增强。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增强体质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体育教学不仅关乎学生当前的身体健康,更对他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和身体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竞技性和技能性,而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体质。
一、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性
(一)促进身体健康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体育教学在这一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学,孩子们不仅能够初步掌握跑、跳、投等各种基本动作的简单方法和技能,还能在发展身体活动能力的同时,促进新陈代谢,确保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这一系列的教学过程,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强健体魄,更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坚实的体质基础。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培养运动习惯
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运动技能的场所,更是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兴趣、培养其持之以恒运动习惯的重要平台。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运动项目和有趣的活动形式,逐渐感受到体育带来的乐趣,进而形成积极的运动态度。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便能促使学生将体育活动自然地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促进身体健康、享受生活乐趣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运动习惯、促进身体健康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提升心理品质
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心理上的磨砺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场。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着丰富的心理活动和社交互动,感受着友好合作、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这些经历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自信、塑造健全的个性心理,还能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策略
(一)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增强学生体质的策略之一是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鼓励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具体而言,小学体育教师们可以灵活运用诸如游戏化教学、情景模拟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们打造一个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例如,在教授“跑与游戏”这一课时,某小学体育教师便巧妙地组织了“男生女生对抗赛”,并引入了“两人三腿”等创新比赛形式,不仅增加了比赛的难度和趣味性,还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团队合作和相互信任的重要性。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了身体,更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教学实践充分展示了多样化教学方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
(二)强调团队合作,培养运动习惯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增强,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组织团队比赛等形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合作与竞争,从而逐渐养成运动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以篮球教学为例,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篮球水平,科学合理地划分队伍,确保每个队伍的实力相对均衡,为公平的竞争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团队比赛中,学生们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对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还使学生在激烈的比赛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运动技能和体质。通过团队合作与竞争,学生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也让他们在运动中收获了友谊和成长。
(三)传授健康知识,提升运动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注重增强学生的体质,还特别强调提升学生的运动素养,确保他们在运动中的安全。为此,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积极传授基本的运动健康常识,如热身运动的重要性、运动后的恢复方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每节体育课开始之前,体育教师都会详细讲解热身运动的重要性,并亲自带领学生一起进行热身活动,确保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准备,避免因突然进入高强度运动而导致的伤害。同时,在体育课结束后,教师还会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拉伸放松练习,帮助他们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促进身体的恢复。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运动素养,还让他们在运动过程中感受到了教师的关怀和呵护,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和兴趣。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小学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体质增强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体育教学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教师利用节假日时间,指导学生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运动活动,如登山、远足等,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也能保持运动习惯。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还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了亲子关系。在共同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支持,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家校合作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拓宽了体育教学的渠道,还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运动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在增强学生体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传授基本的运动健康常识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多方面的策略,小学体育教师们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他们的运动习惯、团队精神和自我保护意识。这些努力不仅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周建龙.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体育德育功能实现路径与实践研究[J].田径,2024,(10):69-71.
[2]马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银川市城区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研究[D].宁夏大学,2023.DOI:10.2725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