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赵继东
大连格致新校 116023
【摘要】教学评价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问题。学科核心素养的出台,对教学评价的目标和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从贴合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教学主题引领下的学习活动,同步制作观测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的评价量表,在教、学、评的持续良性互动中逐步解决教学的关键问题,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 核心素养导向教学、教学评价
2022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倡导将评价融入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评”一体,促进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以判断和检测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评价要渗透在教学的各阶段,各环节,实时地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供有效反馈。这将有利于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实现为素养而教,并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是核心,教师要有以评导学、以评促学的意识。如何实现从“教”向“学”的有效转化呢?有效的手段是综合课标要求、学情以及教材内容,整体梳理出每一学习主题涉及的范围、 层次、要点,以及核心概念、重要问题,将教材的内容转化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黄牧航教授指出“把相对空泛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任务,更有利于素养培养的精准和深入”[[ [3] 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以学生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围绕核心概念,设计关键问题引领下的可操作可测评的学习任务活动,是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化的关键步骤。《百家争鸣》是统编版历史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中的一课,主要讲述儒、墨、道、法、兵等学派及其主张。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初步了解生产力发展推动文化革命,促成思想文化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七年级学生对孔子、老子等人物有所涉猎,但对春秋战国转型期政治、经济状况促成百家争鸣局面这一时代背景理解不透。由于文言基础薄弱,学生对百家争鸣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理解不深、不全,这是学生的困惑,也是兴趣点。教师需用生动的历史故事来激发学生兴趣,精准解读各学派的经典名言来帮助学生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本课立足史料实证素养,通过稷下游学选名师,品异彩纷呈文化盛宴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使学生认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全盛局面。
情境教学是核心素养教学的重要策略。创设恰当的历史情境,有助于学生快速“神入”历史,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增强领悟历史、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必须将“情境”与“问题”和“任务”紧密结合起来。黄牧航教授指出,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情境里的信息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设计与任务紧密相关的“问题串”势关情境教学策略使用的成败。教师需适时运用课堂评价,观测记录学生参与活动时的状态、进展与成效,判断情境与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及学生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情况。观察、记录、并及时积极反馈是以“评”促“教”与“学”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百家争鸣》一课中,我将历史与现实巧妙结合,结合教材知识拓展栏目创设出一个生活情境:近年来,“淄博烧烤”火爆出圈。淄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作为齐国的首都,形成了大师云集,百家争鸣的繁荣盛景。请各小组边学边选出本组心仪的思想学派。借助这种设计,一下子拉近学生与遥远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活动过程中,每小组根据兴趣选做某一学派代表人物,并设置一次改换门派机会。这样的小组合作十分新颖,既给与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的机会,又可增强各组间的主动竞争意识。活动中有个体的展现也照顾到团队的合作,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下是本活动第一部分的设计与测评:
学习任务一 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
【学习目标】 知道老子与孔子的生平、著作和主要思想主张;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提高对史料的解读能力。
【关键问题】 是老子淡然处世的心态令你心动?还是孔子的仁心与大爱打动你?
出示材料组一
漫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文字: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三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道德经》
出示材料组二
文字:材料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材料二 孔子晚年读《易》,“韦编三绝”
材料三 孔子编入《诗经》的305首诗,“皆弦歌之”。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材料四 孔子爱好体育,喜欢春游,经常参加登山、射箭、打猎等活动,是一个射箭、骑马的高手。
——以上材料出自《论语》
示意图:
问题探究1:请学生讲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小故事,说说它反映了材料组一中的哪段话?老子教我们如何面对挫折?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政治主张是什么?
问题探究2:尝试翻译材料组二的内容,说说伟大的孔子是否和你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结合教材和示意图整理归纳孔子的主要贡献。
【设计意图】 用漫画和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老子大道至简的人生哲理。打破常规,搜集《论语》中关于孔子兴趣爱好的史料,介绍孔子的生平和成就。
对【学习任务一】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目标:了解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组织语言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过程:以小组为单位
评价总结:教师在课堂上的即时点评是一门艺术。点评学生活动时,应重点关注学生读图解文的方法是否掌握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反馈的语言要多发掘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积极主动给予肯定和鼓励。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历史学科课堂教学评价研究》(课题编号:XH2023299)的研究成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