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教材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
翁丽娟
莆田市荔城区新度大坂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逐步向着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的方向发展。本研究基于新教材背景,探索构建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模式,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创新评价方式、强化反馈应用及注重师生互动等措施,促进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实践表明,教学评一体化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评一体化;新教材;实践研究
引言:体育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健康体魄、积极心态和良好品格具有独特作用。新教材的实施为小学体育教学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教学评一体化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强调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注重教与学的动态互动。然而,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仍存在重教学轻评价、评价方式单一、评价结果运用不够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探索构建符合新教材要求的教学评一体化实践体系,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优化教学设计,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首要任务是优化教学设计,将评价有机融入教学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需明确教学目标,细化评价标准,设计多样化的评价任务,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1]。以篮球运球教学为例,教师可将评价分为技能掌握、参与态度和合作精神三个维度,并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具体而言,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示范视频和动作分解图,让学生清晰了解评价标准和技能要点。在技能练习环节,教师则采用“清单式”评价,设计运球直线、绕杆等不同难度的练习项目,详细记录学生的动作要领完成情况,包括手腕力度控制、身体重心转移等关键动作。在分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引入互评机制,让学生两两结对,相互观察、评价对方的动作规范性,既培养了观察能力,又促进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这种将评价融入教学全过程的设计,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评价方式,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往往过分关注技能达标,将学生简单划分为“达标”与“不达标”两类,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需要从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出发,深入关注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等多个方面[2]。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采用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定期记录其运动技能水平、身体素质变化、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不仅要记录投篮命中率的提升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团队协作、心理调节等方面的进步,全面记录其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轨迹。二是引入多主体评价机制,除教师评价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评、互评的作用,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形成全方位、多角度了解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网络。三是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借助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学生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利用视频分析软件对动作要领进行慢动作分析和纠正,通过数字化评分系统对技能掌握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实现评价数据的客观记录和科学分析。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持续进步。
三、强化反馈应用,发挥评价诊断改进功能
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了解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反馈促进教与学的改进。在体育教学中,及时有效地反馈能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习动力。为此,教师可建立评价反馈档案,通过纸质记录和电子文档相结合的方式,详细记录每位学生的表现特点、进步情况和存在问题[3]。以足球教学为例,教师可记录学生传球、射门等技术动作的准确性,身体协调性的提升程度,以及参与团队配合的积极性等方面的表现。具体到传球技术的评价中,可从传球力度、传球准确度、脚部发力点、身体重心等多个维度进行记录,并对每次课的练习效果进行跟踪记录。然后通过对评价数据的分析,找出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差异,如部分学生在传球时重心不稳、射门力量控制欠佳等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教师要注重反馈的方式方法,可采用口头表扬、书面评语、等级评定等多种形式,有效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功能。
四、注重师生互动,营造良好教学评价氛围
良好的教学评价氛围是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教师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创设民主、平等、积极的课堂环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小组评价员、开展评价交流会等方式,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活动。具体而言,在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轮流担任跳绳比赛、篮球投篮等项目的裁判员,认真记录同学们的完成次数和动作规范性,既培养了规则意识,又提高了评价能力。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的语言,如“你今天的跳绳姿势比上次标准多了,重心控制得很好”“这个投篮动作的手腕发力还可以这样改进”等具体评价语言,既肯定进步,又提供建议。同时,通过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如设置“技能进步之星”“团队合作之星”“运动精神之星”等多维度奖项,定期在班级内进行表彰和经验分享,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开展“每周之星”评选活动,由师生共同参与评价和投票,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和参与度。这种和谐的教学评价氛围,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全面提高教学评价的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行教学评一体化,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教学评价理念,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这一核心目标,优化评价内容,创新评价方式,强化评价反馈,营造评价氛围,切实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反思、完善,进一步丰富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路径,提升其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金春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N].科学导报,2024-12-06(B03).
[2]张建军.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4,13(29):113-116.
[3]魏春民.指向“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4,25(09):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