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

作者

庄木养

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 524500

摘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构建积极氛围、设计个性化活动以及组织合作学习,能够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利用与主题相关的教室布置、课堂规则制定及多样化教学活动,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提升自信心与社交技能。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个性化学习活动,通过分层教学、正面反馈与个性化指导,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展现自我,分享家庭成员信息,合作设计项目,有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关键词:小学英语;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小学阶段是塑造学生心理发展的至关重要时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英语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英语学科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创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个人情感,识别并合理调节情绪,能协助学生更有效地管理学习上的压力并克服各种挑战。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具体教学策略和实践案例,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给予坚实的支撑。

一、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和挑战。英语学科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创造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表达个人情感,识别并合理调节情绪,同时,在课堂互动中,学生的倾听、合作与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培养了尊重、理解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此外,针对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可能遇到的压力,教师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与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还在教师的鼓励与支持下建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促进了心理的健康成长。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积极氛围,鼓励自主表达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巧妙地融入其中,对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例如,在“My home”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来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先利用与“家”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布置教室,如家庭照片墙、家具模型等,为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创造一个沉浸式的教育氛围,以此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师生携手确立课堂行为准则。强调尊重与倾听的重要性,并通过积极的肢体语言如微笑、点头以及鼓励性语言如“Good job!”“You're so clever!”等,传递正面信号,增强学生的表达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的家:“Where is your bedroom?”“What's in your living room?”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用英语表达,无论学生的回答如何,教师都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开展“我的家,我的情绪”主题活动,让学生用颜色代表不同的情绪,如画出“快乐”的家为暖色调,“安静”的家为冷色调,并引导学生分享对情绪的理解,学会识别和管理自身情绪。这一系列教学策略不仅使学生在互动中感受到尊重与认可,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社交技能以及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根据学生需求,设计个性化活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应积极探索并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例如,在“At the farm”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通过日常观察、问卷调查及个别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点及英语水平,特别是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差异。基于这些信息,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如基础层、发展层和超越层,并为各层次学生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对于基础层学生,侧重于掌握新词汇如“cow,pig,sheep”及基本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发展层学生则在角色扮演中运用所学,模拟农场对话场景;超越层学生则自主设计农场主题的小故事或小项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表达。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进展,适时给予正面反馈与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这一系列个性化学习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他们的学习信心得到了增强,学习态度实现了转变,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也被有效消除。

(三)通过合作学习,培养社交技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为了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关注学生社交技能的发展,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社交技能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间的友好交流、有效处理问题以及培养尊重他人的品质具有关键作用。

例如,在“Meet my family!”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既有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需要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同时兼顾学生性格的多样性,既有外向活泼的学生,也有内敛沉稳的学生。这样的分组策略旨在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确保每位学生在团队中都能定位自己并发挥个人特长。随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与“family”主题相关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信息,用英语介绍家人的职业、爱好等。在此过程中,构建了一个既轻松又愉悦的学习环境。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各小组围绕“家庭”主题,合作设计一个小项目,如“我的家庭相册”,并用英语介绍家庭成员和背后的故事。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为每位成员分配不同角色,如策划者、资料收集者、汇报者等,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确保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的形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构建积极氛围、设计个性化活动以及组织合作学习,教师能够给予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经历,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并促进团队合作与社交技巧的培养。这些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构筑了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琼霞.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咨询,2023(7).

[2]陈华.如何在小学英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报,202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