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赵倩
闻喜县桐城镇道北小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主动学习能力的人才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而问题意识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激发创新潜能的钥匙。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能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基于此,以下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问题意识作为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关键体现,对于其数学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至关重要。然而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尚存在一定不足。因此,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迫在眉睫。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时,意味着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和疑惑。这种好奇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学生主动去探索和寻求答案。例如,在教授“三角形内角和”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如果具有问题意识,可能会好奇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而不是其他度数。这种疑问会驱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主动通过测量、剪拼等方式去验证这一结论。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知识,还能体验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乐趣,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和思考,这一过程就是思维不断运转和深化的过程。以“找规律”的数学内容为例,学生在观察数列或图形排列时,若具备问题意识,就会思考其中存在的规律是什么,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规律。为了找到答案,他们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去分析数字间的运算关系,或者从图形的形状、颜色、位置变化等方面进行推理。
(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里,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当学生拥有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去发现学习中的困难与疑惑,进而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是依赖教师的直接讲解。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乘法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完全一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会主动查阅教材、参考课外资料,或者尝试自己举例计算来探究其中的奥秘。在这个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独立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渐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处于轻松、无压力的环境中,他们才会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疑问。教师要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发言,无论问题的大小或难易程度,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尊重。例如,在教授“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的发现。这时,有个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人民币上有毛主席的头像呢?”这个问题看似与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关联不大,但教师不能忽视或批评学生,而是微笑着回答:“这是因为毛主席是我们国家非常伟大的领袖,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人民币上印着他的头像。”接着,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那除了头像,人民币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这样既解答了学生的疑问,又进一步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二)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会问
创设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实例、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矛盾、产生疑惑,从而主动提出问题。以“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在课堂上模拟一个文具店,展示各种文具的价格,铅笔每支2元,橡皮每块3元,笔记本每本4元。然后教师提出:“小明想买3支铅笔、4块橡皮和2本笔记本,他一共要花多少钱呢?”学生们开始思考并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发现,每次计算多个相同物品的总价时,加法运算比较繁琐。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大家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多个相同加数的和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自然而然地产生了问题,并且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如何简化计算,逐渐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三)传授有效的提问方法,帮助学生善问
要让学生真正具备问题意识,不仅要让他们敢问、会问,还要帮助他们善问,即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传授一些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更具深度和价值的问题。比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在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后,引导学生提问。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公式的推导过程、应用范围、与其他图形面积公式的联系等方面思考。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为什么要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呢?”这就是一个基于对知识形成过程深入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那还有其他转化的方法吗?”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审视知识,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比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如比较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提出“为什么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要除以2,而平行四边形不用呢?”通过这些方法的引导,学生提问的质量会不断提高,问题意识也会更加牢固。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意义重大。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科学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巧妙引导与持续训练,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切实提升问题意识,为其数学学习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熊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析[J].华夏教师,2024,(27):22-24.
[2]陈和良.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24,(20):73-75+93.
[3]刘元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教师发展论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二).江西省南昌市桃花学校;,2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