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的应用
张阳
汕头市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汕头 515057
摘要:生活化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实际经验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取案例和教育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文章以“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的教学为例,探索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提出以生活化情境、生活化问题和生活化游戏为重点,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内容,从而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
一、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意义
生活数学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的一般性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数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能够掌握的、必须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生活数学课程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知识学习和生活技能形成的重要工具。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全面发育性障碍,多发病于3岁前儿童,表现为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行为。[1]教育孤独症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如奇怪刻板的行为表现、难以琢磨及测量的智力水平、令人费解的沟通与语言表达等等,这些都给教师及家长带来了莫大的挑战。[2]因此,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孤独症学生的特点,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掌握数学知识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关键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由脑部神经受损导致的发育障碍。孤独症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一般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与他人少有目光交流、认知能力低下、逻辑思维能力欠缺、语言理解能力低下、自制力差、对声音较为敏感,容易焦躁不安等症状。因此,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做好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一)设置生活化情境
中年级孤独症学生较普通学生,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在讲授新课时,要善于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导入,把复杂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理解教师讲授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快速懂得数学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也不会因为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而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能够快速地进入课堂学习!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
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理解能力较普通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也差,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时候,要善于转化语言,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能够接受的语言来讲解数学知识点,而不应用比较官方或者正式的语言来讲解。一方面,中年级孤独症学生面对复杂的语句,容易走神,注意力更加不集中;另一方面,中年级孤独症学生面对复杂的语句,难以理解教师讲解的内容,久而久之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消极情绪。因此,教师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应提出生活化问题,便于学生理解,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
(三)设计生活化游戏
教育孤独症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面临的挑战也很大,如奇怪刻板的行为表现、难以琢磨及测量的智力水平、令人费解的沟通与语言表达等等,这些都给教师及家长带来了莫大的挑战。[2]因此,教师在教授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数学知识时,应设计生活化的游戏环节,增强趣味性,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在玩中学。
三、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实践——以“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为例
(一)设置生活化情境,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在讲授《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这一课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提前拍摄学生小泳去超市购物,结账的情境,制作成小视频,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播放。班杜拉根据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并创立了录像示范法。该理论认为,个体不单单依靠自身经历增加学习经验,亦可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获得相关能力。[3]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情境的录像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此外,学生们可以通过反复地观看视频,学会使用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
(二)提出生活化问题,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低下,对于一些平时没怎么接触过的词汇,很难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讲授《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这一课时,学生观看《小泳在超市购物》的视频,当播放到“合起来一共是3元1角”处暂停。教师引导学生:牙刷的价格是3元1角,我们可以付3张1元纸币和1张1角纸币,合起来就是3元1角。我们前面学习过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2张5角纸币,那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想拿出哪些人民币来付款?学生模仿前面教师1张1元纸币换2张5角纸币,自己尝试着用多种不同的组合来进行付款。教师继续播放视频,当播放到“合起来一共是15元5角”处暂停。教师引导学生:牙膏的价格是15元5角,我们可以付1张10元纸币,1张5元纸币和1张5角纸币,合起来就是15元5角。我们前面学习过1张10元纸币可以换成2张5元纸币,那同学们,如果是你,你想拿出哪些人民币来付款?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践,逐渐理解课堂知识点。教师在讲授《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这一课时,通过边观看视频,边用生活化的语言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实践,学生在教师生活化的语言引导下,不断尝试着各种不同的组合来拿出正确的人民币付款,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设计生活化游戏,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为了进一步巩固中年级孤独症学生对《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这一课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设置了对应的游戏——中年级孤独症文具店,将教室的环境,模拟成我们的文具店,进行了物品的摆放和售卖,教师充当销售员,学生充当顾客。通过这样生活化的游戏,学生在中年级孤独症文具店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喜欢的文具,然后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进行付款。在学生能够正确的掌握拿出正确金额的人民币付款后,教师可以根据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能力,选择两个能力较好的学生充当销售员,其余学生充当顾客。通过设计这样生活化的游戏,学生能够形成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同伴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的一系列活动方式。同伴互动是发展孤独症学生人际交往和适应的重要方面,其影响学生各方面发展,有利于更好发挥学生课堂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对于特殊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更有裨益。[4]
四、总结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的应用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有其应用意义。在应用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应用的关键在于设置生活化情境、提出生活化问题和设计生活化游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设置生活化情境,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提出生活化问题,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和设计生活化游戏,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在实际工作中,生活化教学在中年级孤独症学生数学课堂的应用仍需根据学校孤独症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数学课堂创生,丰富生活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中年级孤独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朴永馨. 特殊教育辞典[M]. 华夏出版社,2006(8):330.
[2]胡晓毅. 当前美国孤独症儿童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比较教育研究,2014(9):94.
[3]翁盛,魏寿洪.录像示范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训练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5( 9) : 25-57.
[4]邵培.培智学校孤独症学生课堂社会行互动表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