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及实施策略

作者

黄传宝

四川省内江市第七中学 6410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第六单元“Earth First”为例,探讨如何结合教材主题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外研版教材;环境保护;核心素养

一、引言

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强调通过多样化的语篇形式和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第六单元“Earth First”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丰富的语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然而,仅靠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的深度学习需求,因此,结合课外阅读资源进行拓展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

(一)拓展教材主题,深化语言学习

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单元主题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输入和主题拓展方向。以“Earth First”单元为例,该单元围绕“环境保护”这一主题展开,涉及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核心内容。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进一步接触全球环境问题的前沿信息,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与自然和解:应对气候、生物多样性和污染紧急情况的科学蓝图》。这些拓展阅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还通过多样化的语篇形式,如科普文章、新闻报道和研究报告,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关于《巴黎协定》的英文报道,了解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与挑战。这种基于教材主题的拓展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巩固和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提升其语言综合素养。

(二)培养思维品质,提升综合素养

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从多视角思考问题的机会,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在“Earth First”单元中,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语篇,初步了解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然而,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国家在环境保护政策上的差异及其实施效果。例如,学生可以分析《全球环境展望》中提到的各国在资源管理、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策略。这种跨文化的阅读体验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还促使他们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此外,通过撰写关于环境保护的批判性文章或研究报告,学生能够进一步锻炼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提升其综合素养。

(三)增强文化意识,促进跨文化交流

外研版教材注重文化主题的渗透,而课外阅读则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在“Earth First”单元中,教材通过语篇介绍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态度和保护措施。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关于环境保护的国际案例,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例如,通过阅读《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的报告,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这种跨文化的阅读体验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文化意识,还促进了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此外,通过阅读国际组织发布的英文报告,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地道的英语表达,进一步提升其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合外研版教材的课外阅读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材主题选择阅读材料

在“Earth First”单元中,教师可依据教材主题推荐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新闻报道、环保主题的文学作品等。这些材料不仅与教材主题紧密相关,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作为一部经典的环保科普读物,通过揭示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引发了全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此外,国际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IPBES)发布的相关报告,也提供了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的权威信息。这些材料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丰富其词汇和语法知识,同时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设计主题式阅读活动

教师可围绕教材单元主题设计主题式阅读活动。以“Earth First”单元为例,组织“环保主题阅读周”活动,引导学生阅读关于气候变化、资源保护等主题的文章。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演讲等形式,学生可以分享阅读心得,深化对环境保护问题的理解。例如,学生可以阅读IPBES发布的关于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报告,分析不同国家的应对策略,并在小组讨论中探讨其优缺点。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其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读写结合

外研版教材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阅读输入促进写作输出。在“Earth First”单元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课外材料后,撰写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或倡议书。例如,学生在阅读《寂静的春天》节选后,可以撰写关于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报告。这种读写结合的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将阅读输入转化为写作输出,还能进一步提升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四)利用教材资源进行课外延伸

教材中的语篇往往具有拓展性,可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起点。例如,“Earth First”单元中的文章可以作为阅读《寂静的春天》的引子。教师可以推荐该书的节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背景和意义。此外,国际组织发布的英文报告,如IPBES的《全球生物多样性评估》,也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了解全球环境保护的最新动态。通过这些课外延伸活动,学生能够进一步拓展知识面,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基于教材主题的拓展阅读与实践活动

(一)阅读推荐

在“Earth First”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推荐《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中关于环境保护的专题文章,这些文章不仅涵盖了全球环境问题的前沿动态,还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数据和案例分析。例如,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发布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生物多样性衰退对全球经济、生计、粮食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威胁。通过阅读这些权威报告,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全球范围内的应对措施,从而丰富其词汇和语法知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二)主题讨论

组织学生围绕“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展开主题讨论,引导他们将阅读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根据IPBES的报告,生物多样性保护不仅需要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政策支持,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个人行为出发,探讨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碳排放以及参与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例如,学生可以讨论如何通过绿色出行、减少一次性塑料使用以及参与社区环保活动等方式践行环保理念。这种讨论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还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三)写作练习

鼓励学生撰写关于环境保护的倡议书,将阅读中获取的信息转化为实际行动。倡议书的撰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例如,学生可以参考IPBES报告中提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挑战和机遇,结合《国家地理》杂志中的案例,撰写关于保护本地生态环境的倡议书。这种写作练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倡议书的撰写,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激发更多人参与环保行动。

五、结论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是教材内容的重要补充,结合外研版教材的单元主题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通过精心选择阅读材料、设计主题式阅读活动以及开展读写结合练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拓展知识面,提升核心素养。未来,教师应进一步探索课外阅读与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参考文献

[1]王雪.基于SOLO分类理论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作业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外语教学),2024(11):41-46.

[2]王菲菲.试论单元主题下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J].中学生英语,2024(12):33-34.

[3]刘玉欣,王丽爱.基于“师生协同发展”的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J].英语教师,2016,16(20):105-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