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究

作者

王雪寒

厦门市集美区灌口小学361024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不仅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更是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方式。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古至今,无论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还是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强调了提问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学生更加专注于课堂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问题引领课堂,意味着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使之既紧扣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这些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针对性和多样性,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习进度,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有效的提问还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数学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有趣且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促进思维发展

提问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批判性思考和创造性思考。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学生需要运用已学知识,分析新问题,从而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增强理解与记忆

通过提问,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和定理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回答和讨论有助于巩固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从而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验证答案。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一)优化提问质量,增强趣味性、启发性和思考性

在提问时,教师需精心构思问题的内容,确保其兼具趣味性、启发性和思考性,以此作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以《认识方向》这一章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提出:“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今天放学后要去一个小朋友家做客,但我们对他的家并不熟悉,只知道他家在我们学校的某个方向上。那么,有哪位勇敢的小朋友愿意站出来,告诉我们你的家具体在哪里,以及它相对于我们学校的确切方向呢?”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增添了问题的趣味性,还能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将自然而然地投入到课堂讨论中,主动思考并尝试运用所学的方向知识来描述和定位自己家的位置。

(二)在教材重点、难点处有效设问

教师应全面而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精准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平均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的问题:“在最近的一次校广播操比赛中,四(1)班和四(2)班都展现出了出色的表现。比赛邀请了四位评委进行打分,但在评分过程中,四(2)班的一位评委因事外出未能参与打分。最终,四(1)班的总分是387分,而四(2)班的总分是295分。现在,我们要决定哪个班级取得了胜利,那么,同学们,你们会如何判断呢?你们认为应该根据什么标准来评判呢?”这个问题不仅紧扣了《平均数》这一章节的教学重点,即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还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合理运用平均数进行决策。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相关知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数学知识。

(三)提问促成知识深化,解决模糊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提问这一有效手段,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帮助他们澄清可能存在的模糊认知,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梯形的面积计算》这一章节为例,教师在教授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可以首先抛出一个引导性的问题:“回顾我们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呢?”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和梳理已学的面积计算知识,为接下来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在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了初步回顾后,教师可以针对梯形面积计算中的关键点和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模糊认知,进一步提问:“那么,为什么梯形的面积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呢?这个公式背后的逻辑和推导过程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梯形面积公式的来源和合理性,帮助他们澄清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模糊认知,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四)提问过渡迁移,承上启下,调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敏锐地捕捉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精心设计的提问,实现教学内容的自然衔接与平稳过渡,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深入探究新知。以“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为例,当教师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可以组织一个“搭一搭”的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亲手搭建平行四边形模型。一旦学生成功搭建出平行四边形,教师就可以适时地抛出一个引导性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在搭建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反思平行四边形的构造原理,深入理解其对边相等的特性,而且能够巧妙地引出下一个教学环节,如探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面积计算等,使整个教学过程流畅而富有逻辑性,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结语:

问题引领课堂是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数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澄清模糊认知,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效的提问能够串联起知识点与教学环节,实现自然衔接与平稳过渡,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李玉娟,王向辉.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的研究[C]//广东教育学会.广东教育学会2023年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九).临沂育才小学;临沂青年路小学;,2023:4. DOI:10.26914/c.

[2]任忠雪.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现状和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DOI:10.2706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