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行动模型
张兰芳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唐山镇中学256401
摘要:“教-学-评”一致性可以确保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对教学成效的评价相互协调,从而提升整体数学教育的效率。实施“教-学-评”一致性教学法,是基于小学数学教育目标和学生学习需求而定制的。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不再适应现代数学教育的需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意义,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确保课堂效率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一些教学策略,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
引言:目前,“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理论正逐渐被教师们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老师们需要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因此,采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确保评价的准确性至关重要。通过引入“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教学模式,可以更紧密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老师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业进展,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在小学数学中应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
(一)提升教学质量
与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方法不同,“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能够具体展现学科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评价过程中。教师在评价环节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激励学生解决特定问题,通过自我对比和检查学习成果,学生的学习将更加有目标和目的性[1]。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大多数学生能够成功实现教育目标,并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魅力。随着学生的积极参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二)增强教学目的性
实现“教-学-评”三者的协调一致,对于增强课堂的教学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主要依据课时计划进行,这种模式突出了课程目标的关键性,有助于学生更出色地达成学业目标,从而保障了教学的品质。在确保“教-学-评”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所有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既定目标进行,确保学生在课堂上以目标为导向,坚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前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行动策略
(一)开展多样化教学课堂
“教—学—评”一致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预期的学习目标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依赖单一的授课方法,而是要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这样,教师便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同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交互式软件等现代科技工具,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加深车贷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年月日》课程时,教师的目标是确保学生掌握年、月、日的相关知识,并理解年、月、日的特性。为此,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学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年、月、日的由来,以及中国的日历,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学生对时间单位有了基础认识后,教师应引导他们理解年、月、日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闰年与平年的区别,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大月与小月的概念,确保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本节课堂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
(二)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数学知识本就枯燥无味,对于学生来说更是晦涩难懂,所以为了实现"教-学-评"的有机统一,必须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具体且可验证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基础素质的全面培养。同时,教学内容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学生的认知起点相契合,教学的目标应该适度难度,并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后,教师的教学行为和评价工作才能得到清晰的指导,从而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进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的过程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坐标概念,以及如何在平面上表示物体的位置和进行简单的变换。通过运用图示牌、坐标等特定的教学工具,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并能够清晰地表达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对他们进行恰当的评价。这包括评价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完成任务的精确度等,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达成学习目标[2]。
(三)结合学生差异设计分层评价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确保“教-学-评”的一致性,实施分层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目标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还要将目标细化,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牢固掌握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分层评价还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评价,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热闹的民俗节----对称》这一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模型和动画录像等手段,加深学生对对称概念的理解。每个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表现出良好学习效果的学生,教师应给予鼓励,并通过具有挑战性的练习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学习较差学生,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通过基础练习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准确理解对称的概念。同时,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激励[3]。
结束语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小学数学教师们普遍追求“教-学-评”三者统一的目标,通过深入解读新课标,教师需要领会“教-学-评”一致性的内涵,并通过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来指导学生把握学习需求。此外,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规划学习任务,能够实现教学目标。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和绩效评价方法,小学数学教师能够促进教学主体的提升,实现“教-学-评”的协调发展,进而推动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亚莉.新时期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有效应用策略[J].天津教育,2024,(27):168-170.
[2]王丽凤.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与探究[J].内蒙古教育,2024,(09):69-77.
[3]游晓莉.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4,(2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