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和启示

作者

谢刚

小金县人民医院 6242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管理也迎来了新的变革。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增强医院的综合竞争力。本文旨在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医院管理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医院;规范化;管理

引言:医院作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着救死扶伤的重任。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医院的发展需求,因此,引入信息化技术,实现医院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成为当务之急[1]。

一、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规范化管理现状

医院信息化不仅仅是引入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或硬件设备,更是一场涉及管理理念、工作流程、人员培训等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一些医院对此缺乏深刻的理解,他们可能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于技术升级,忽略背后所蕴含的管理创新与流程优化潜力。这种片面的认识导致信息化建设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规划和系统性推进,往往陷入盲目跟风或半途而废的困境。缺乏全面了解的信息化建设,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由于管理措施的不规范会引发一系列问题。例如,信息系统之间的不兼容可能导致数据孤岛现象,影响信息的共享与利用;医护人员对信息系统的不熟悉或抵触情绪可能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影响患者体验;更为严重的是,信息化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若得不到有效管控,将直接威胁患者的隐私安全与医疗数据安全。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系统工程[2]。

二、信息化技术在医院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启示

(一)优化就医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优化就医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已成为医院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首先,门诊收费及诊间支付系统的引入,极大地简化了患者的就医流程。在过去,患者需要在挂号、就诊、缴费等多个环节之间来回奔波,耗时费力,容易因信息不畅而产生误解或不满。现在通过门诊收费系统,患者可以在挂号时一次性完成费用预估,并在就诊结束后直接进行诊间支付,无需再排队等待。其次,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使得患者的医疗信息得以数字化存储和共享。医生可以实时查看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和诊断信息,更加准确制定治疗方案。同时,电子病历系统还具备自动提醒功能,提醒医生及时完成必要的检查和记录,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数据分析,医院可以了解各科室的就诊量、医生的工作负荷以及设备的利用率等信息,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例如,在高峰期,医院增派医护人员或开设更多的就诊窗口,缓解患者的等待压力。而在非高峰期,适当调整人员和设备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3]。

(二)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医院作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其运营涉及大量的经费和物资管理。这一过程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且流通环节繁多,因此管理起来相对复杂。然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为医院经费和物资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实现了更高效、更精细的管理,显著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引入,使医院能够实时监控各项经费的支出情况。这一系统能够记录每一笔经费的流向,包括医疗设备的购置、药品的采购、人员的薪酬等各个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医院管理层可以清晰地了解各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浪费和滥用的问题。信息化技术还优化了药品和物资的采购、存储和分发流程。传统的采购方式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效率低下,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医院可以通过电子采购平台进行药品和物资的采购,大大提高了采购效率。通过智能化的库存管理系统,医院能实时监控药品和物资的库存情况,避免过度采购和库存积压。在分发环节,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确保药品和物资能够准确、及时地送达各个科室和患者手中[4]。

(三)运行科学管理,节省医院成本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如何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成为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信息化建设为医院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革新,医院可以在不降低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运营成本。医院在实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存储数据及信息的功能,有效降低了纸质文档和人工管理的成本。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中,大量的病历、处方、检查报告等都需要纸质保存,占用大量空间,增加管理难度和成本。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这些信息可以数字化存储,节省存储空间,方便信息的检索和共享。LIS(实验室信息系统)、HIS(医院信息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通信系统)的无缝对接,实现了数据在系统之间的实时传送,进一步减少医院成本和工作量。LIS系统主要用于管理实验室的检测和诊断信息,HIS系统则涵盖了医院的各个方面,包括患者管理、医嘱处理、药品管理、物资管理、人事管理等,PACS系统主要用于把医院日常产生的各种医学影像以数字化的方式海量保存起来。通过三个系统的对接,医院可以实时获取患者检查检验结果和诊断信息,避免信息的重复录入和传递,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5]。

(四)提升全员素质,增强竞争能力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医院的发展不再仅仅依赖于先进的医疗设备和丰富的医疗资源,更依赖于医院员工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无形中提升了医院全员的整体素质,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要求医院员工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信息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过程中,医院员工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信息技术和工具,了解它们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前景。这种培训和学习提高了员工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让他们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医院员工逐渐形成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激发了医院员工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医院员工开始更加注重自我提升和职业发展。他们主动寻求学习机会,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和交流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信息化技术为员工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学习方式和手段,如在线课程、远程培训等,使得员工能够在工作之余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医院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和沟通。为员工提供了丰富的沟通渠道和方式,如即时通信、在线会议等,使得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更加顺畅和高效。这种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提升,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加强信息共享,实现数据分析

在医院的日常运营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收集、处理、共享分析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包括但不限于患者信息、医疗资源使用情况、财务状况等。通过建立医院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医院能够整合各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此外,信息共享还促进了跨医院之间的协作,通过患者病历共享、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等,使得医院与医院之间能够更好地响应患者需求,减少重复检查,降低患者经济负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医院管理层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从而提高医院整体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通过对患者数据的分析,医院可以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提前做好应对措施;通过对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分析,医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优化就医环境、加强经费管理、运行科学管理和提升全员素质等方面的努力,信息化技术为医院管理带来了显著的变革和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医院管理将更加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萨日娜. 怎样规范管理医院药学工作[N]. 甘肃科技报, 2024-08-27 (002).

[2]王娜, 王文燕.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创新与信息化建设探析[J]. 兰台内外, 2023, (14): 37-39.

[3]杨聚加, 段然. 智慧视频监控在智慧医院建设中的设计与应用[J]. 重庆医学, 2022, 51 (05): 863-867.

[4]龚美玉. 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创新与信息化建设[J]. 兰台内外, 2021, (18): 61-62.

[5]谭朝丹,王贤稳,李婷,等.基于普通医院信息系统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项目信息化管理探索[J].中国临床研究,2020,33(03):41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