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机理与路径

作者

方佳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独立与解放、开创伟大事业并将自己打造成世界第一大执政党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强大力量,这二者是党在奋斗历程中所积淀的独特品质与鲜明优势,共同创造了党的百年成就。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思想内涵丰富,研究其机理有助于我们探寻历史主动精神的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具体方式、提高党的自我革命的效度。新时代中共党人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探寻将党的自我革命纵深推进的路径。

关键词:历史主动精神;党的自我革命;机理;路径

一、历史主动精神与党的自我革命的思想内涵

(一)历史主动精神

历史主动精神具备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双重性质,它是历史主体对客观规律的主动认知与积极建构,是以人为核心的历史主体在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历史发展大势的前提下,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性反映。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精神标识,历史主动精神曾多次出现在各类重要政治文献当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的角度来阐释“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1]的物质基础问题;《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决议》中提到了“历史主动精神”对“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的影响[2],强调了历史主动精神的的推动作用与实践价值;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再次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3],表达了总书记对全体党员的期许,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主动精神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新时代以来,随着中共党人创新性实践的不断发展,历史主动精神的内涵也随之丰富。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弘扬斗争精神与担当精神分别从知情意行四个不同维度对历史主动精神进行了高度的凝炼与概括,体现着中共党人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历史任务等问题的认知、情感、意志与行动,是中共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与责任意识的反映。

(二)党的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将革命划分为三类,分别是广义革命、狭义革命与革命领导阶级的自我革新,而党的自我革命便属于革命阶级领导的自我革新,中共党人借用革命的理论,在自我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为自己所用的自我革命的内容,这是由党的内部发起的自我扬弃,其目的在于通过“补钙壮骨”“去腐生肌”等种种革命性锻造,增强自己免疫力,及时消除党内错误思潮,保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

我认为党的自我革命应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从执政能力提升角度来看,党的自我革命目的在于祛除影响党内健康的因素、坚定党员政治信仰、解决党内各类矛盾、加强党性修养与理论学习,从而提升党内先进性与纯洁性。第二,从党的形象来看,党的自我革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一个长期执政的政党,还是一个具有斗争精神的政党。最后,从政治角度来看,党的自我革命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规律,自我净化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激浊扬清,追求进步。

二、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机理

历史主动精神与党的自我革命共同创造了党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以来,面对不同的社会矛盾以及现实需求,探索历史主动精神以何种方式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探索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机理,有助于提升党总结成功经验的能力,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遵循规律的科学精神指引党的自我革命的道路

历史主动精神首先体现为历史主体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并且善于运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尊重规律的科学精神则体现为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4]。科学认识并掌握规律在党的自我革命道路上具有指引作用。

规律对党的自我革命指引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通过积累历史智慧来指引党的自我革命道路。尊重历史规律有助于从中总结出历史经验,积累历史智慧。这些经验与智慧有利于把握党和国家的前途,进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二,通过把握时代潮流来指引党的自我革命道路。科学的规律对社会发展方向的预见具有指引作用,进而为党和国家大策方针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党的执政能力的提升来促进党的自我革命。三,通过科学的理论来指引党的自我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对规律的把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科学的理论武装来指导中国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四,通过将规律转化为落实的本领来指引党的自我革命道路。在党的自我革命道路上,我们不仅要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更要善于运用规律,主动出击,善于落实,将规律转化为攻坚克难的重大动力。

(二)尊重人民的主体精神赋予党的自我革命能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力量”[5],二十大报告中在“六个必须坚持”中的第一点就提出要坚持“人民至上”,由此可见人民作为主体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为党推进自我革命提供了勇气与力量,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目的所在。

人民群众可以赋予党的自我革命能量,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生机与活力。其一,通过发挥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力量来为党的自我革命赋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就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在党的自我革命中的作用,党的自我革命的成就也是党带领人民所取得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6],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其二,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来为党的自我革命赋能。中国共产党要善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人民群众的热情,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力量。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提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的能力。充分调动群众的创造热情与社会责任感,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另一重要方式。

(三)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发展

斗争的本质是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矛盾的转化与解决,在党的自我革命进程中,不同时期的矛盾不尽相同,但接续不断的斗争精神与斗争实践使党的自我革命一次次取得了新突破。党的自我革命贯穿党的百年历程,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历史任务,为保证党的肌体健康必须发扬斗争精神,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增强斗争意识,提高斗争本领。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7],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性由此可以凸显,其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也意义重大,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来推动:一方面,我们党敢于斗争,通过斗争求发展。“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争得的”[8]斗争精神不仅使得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革命的彪炳史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成就,而且使我们党敢于正视自身问题,敢于面对前进路上挫折困难,敢于刀刃向内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另一方面,我们党善于斗争,通过斗争解决矛盾。党的斗争本领的增强有利于解决党的自我革命所面临的矛盾。新时代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党内仍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反弹回潮的旧问题,发扬斗争精神,有利于解决党内矛盾,增强党的自我革命的效度。

(四)砥砺前行的担当精神促使党的自我革命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9]砥砺前行的担当精神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集中表征,即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承担起推动历史发展的责任与担当,它是中共党人执政能力与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担当精神不仅对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指引作用,对全世界和平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党的自我革命也意义重大。一方面,中共党人在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具体实践中发现党内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提高执政水平。在实践中发现党内问题,解决党内矛盾,进而转化为旺盛的斗志、创新能力与做事本领。另一方面,中共党人在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居安思危、吸取借鉴别国治党经验。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人类事业与世界关怀,投身与世界解放事业。在与世界沟通交流过程中,别国的建党治党方式也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三、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0]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需要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更需要把握历史规律、坚持人民至上、弘扬斗争精神、勇担历史使命,寻找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路径。

(一)把握历史规律,洞察自我革命的历史大势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党始终注重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在总结历史经验中把握历史规律,在把握历史规律中洞察历史大势,在顺应历史大势中掌握历史主动,进而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纵深发展。

1.正确认识历史规律。百年来,中共党人在执政过程中从未放弃过对规律的探索,在尊重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确认识历史规律首先要做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武装头脑,树立正确三观;其次,我们还要学习百年党史,从百年党史中认识历史规律,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矛盾,从党史中可以学习到中共党人一以贯之的态度与方法,对党的自我革命有着重要价值。

2.善于运用历史规律。认识规律的归宿是利用规律指导实践,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汲取历史智慧,进而用主动的精神面对各种的风险与挑战,按照规律去做出科学的抉择,采取正确的行动,为党的自我革命创造积极有利的主体条件。善于运用历史规律意味着要将规律转化为落实的本领指导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在总结规律中科学预判社会发展方向,在采取行动中赢得未来的主动。

(二)坚持人民至上,增强自我革命的强大力量

我们要始终铭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党的自我革命也体现了党对人民的强烈历史担当,对人民利益的维护。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借助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实践,牢记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

1.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1]由此可见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了根本遵循。要坚持听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的需求与意见可以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清晰指向。要加强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注重巩固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增强力量。

2.拜人民群众为师。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进程中,我们要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借鉴吸纳人民群众提供的有益建议,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这样才能把握人民的需求,汲取群众在实践中的历史智慧,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三)弘扬斗争精神,提高自我革命的本领

马克思主义认为,有矛盾的存在就会有斗争,坚持斗争是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的重要体现。新时代以来,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社会矛盾矛盾,面对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历史任务,我们仍然需要弘扬斗争精神。

1.增强斗争意识。首先我们要通过科学的理论武装来夯实思想根基,学习掌握党的创新理论,为党的自我革命提供底气和力量;其次,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并坚定理想信念,让思想的大厦不崩塌,要有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斗争立场,在时刻追求进步的道路上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将斗争精神融入党的自我革命实践当中去,提升共产党执政的能力与水平,将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新的高度。

2.提升斗争本领。在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中共党人要将斗争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去,在具体的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中提升斗争本领,在攻坚克难的磨砺中提升斗争才干,使斗争精神转化为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的现实力量。

(四)勇担历史使命,弘扬自我革命的独特优势

担当精神是衡量一个政党先进性与纯洁性的重要标准,也是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共党人敢于承担人民赋予他们的责任与使命,彰显了中共党人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并使其转化为实践活动。新时代更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勇担历史使命,为党的自我革命创造优势。

1.思想上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如果一个政党从思想上就接受庸政,懒政,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幸福追求置之不理,那么这个政党从内生动力上就不可能进行自我革命与追求自身进步。回顾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敢于担当使命,积极修正自身不足,不断凝聚思想力量,达成思想共识,走了正路避免了误入歧途,这也为党的自我革命创造了优势。

2.行动上要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党在行动上注重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在实践中提升党的自我革命的才干,在与别国交流中吸收党的自我革命的经验,新时代新征程,党选择了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推进自我革命的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现实需求,为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

[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 - 2.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545页.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1页.

[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5页,第64页.

[7]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27页,第27页.

[8]《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9页.

[9]习近平:《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2页.

[1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1]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