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网络直播对高中生的影响力及参与心理研究

作者

何希瑶

四川天府新区实外高级中学 610213

摘要:随着网络直播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并带来重要影响。高中生是网络直播的关键参与者,直播在为其提供更多教育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高中生的角度展开论述,将网络直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简要分析了网络直播对高中生的影响力,研究了高中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心理特征。旨在为相关单位的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网络直播;高中生;影响力;参与心理

引言:网络直播为大众带来便利、娱乐,获得了年轻人群体的认可。而高中阶段的我们,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心理与生理发展具有一定的不平衡性,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能够享受高科技为自身学习及生活所带来的便利。但此时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有限,自制力相对匮乏,复杂的网络直播对其行为、思想和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鉴于此,探讨网络直播对高中生的影响力及参与心理,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网络直播对高中生的影响力

(一)积极影响

优秀企业、教师以及专家都已经加入了直播行列,丰富了我们的学习资源,拓展了获取知识途径[1]。我们通过观看直播的方式,能够获取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从以往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增加了自身对于学科的学习兴趣。从某种程度来讲,我们通过网络直播,也可分享自身的爱好、特长以及所知所感。在发布于网络后,能够获得同样兴趣群体的赞赏,不仅展现了自我价值,更让我们得到了一定的心理满足感。此外,通过网络直播,虽然在学习过程缺少社会实践,但从网络渠道中,我们可以了解时事政治,增强自身对政治认同感,有效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消极影响

处于高中时期的我们,价值观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改变自我想法。由于网络直播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其作为一种流行产业,能够让人们通过网络直播获得高回报。我们也了解到这一点,想要投身于网络直播行业中,学习主播工作内容,盲目从众,也造成了自身价值观的偏差。而且,手机是获得学习资源的媒介,随意点击就会进入直播界面。在观看直播时,娱乐主播都为获得打赏会用尽全力,施展才能。卖货主播也会巧言令色,在参与过程中,我们也容易冲动消费,虽然没有固定收入,但也会用自己生活费或出于在直播间的攀比心理,做出不理智行为。不仅买到不需要的产品,更是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及学习。

二、高中生参与网络直播的心理特征

(一)模仿和非理性心理

在高中时期的我们是具有较强的创造性及好奇心的,而网络直播中的主播不仅收入不菲,还可以随时随地进入我们的生活。(1)主播门槛低,不论有无文凭都能够在网络中大放异彩。因此,我们通过模仿等方式,能够在网络直播中获得自信。比如,在周末或者闲暇时间会拍摄短视频并通过简单的剪辑,上传到网络渠道,能够发展一部分属于我们自己的粉丝。若发展较好,则考虑是否可以将网络直播作为自己的主业,增加了自身参与网络直播积极性。(2)这一阶段的我们,对于网络直播缺少理性认知。在参与网络直播时,多数无计划以及无目标,有较高随性。而且,网络世界会吸引我们花费较高的精力、时间,若长期沉迷于网络环境中,则会对网络直播产生依赖,与现实中的朋友、教师或家长疏远,对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直接影响。(3)若缺少在责任边界等方面的思考,我们所学习的法律知识有限,常会混淆权利及责任,一旦不尊重产权意识等,只为吸引更多粉丝,盲目模仿大咖,则很难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那么,为防止这一现象发生,我们应时刻把握好自身的政治方向,不应一味模仿主播,而是应该有自我意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内容,保证自身时刻具有正确的批判性思维,不仅要通过网络直播,丰富自己的空暇时间,更应参与社团活动或通过兴趣小组等,丰富客户生活,避免对网络直播产生依赖。

(二)求知和群体社交心理

高中课堂知识繁多,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面对较大压力,而通过网络直播不仅能够进行娱乐,更能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课外时间[]2\。因此,在假期、周末或放学后,我们通过观看网络直播的方式,能够在空闲时观看娱乐直播或者通过碎片化的时间,以网络直播来填充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空白。(1)从网络直播中,观看美食类、音乐类以及游戏类直播,可以满足我们的特长以及追求线下课堂未讲解的知识内容,以求知为参与网络直播关键需求。(2)同学间或在课堂发言时,存在一定的社交表达压力,为缓解这一压力,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这一热闹氛围,获得满足感及提升自身参与度。我们借助网络直播这一浅层次的社交方式,从主播们口中的“家人们”“亲”“老铁”等话语中,拉近了与陌生人的距离,能够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与共鸣,说出自己在现实中所遇问题并在虚拟环境中得到满足。

(三)从众和自我表达心理

我们在高中时期已经觉醒了自我意识,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因此,我们需要有更多的空间进行自我表达,想获得更多人的关注,但学校这一空间有限,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会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接触群体只有同学、老师和家长,导致我们想要在更加热闹的氛围中,表达自我并分享自身生活。从众和自我表达心理,成为参与网络直播关键诱因。

例如,在我们搜索线上知识时,可以在网络渠道内接触更多的伙伴并根据网络环境中同伴的带动效应,让我们的疑问迅速得到回应。长此以往,我们更乐意通过网络直播等,获得主播的关注,将网络直播渗透到日常交流活动当中。在学习之余,也可通过网络语言讨论游戏,和本地网红等进行社交等,获得更多学习资源或学习之外的信息。通过信息的交流,引发了我们的从众心理,更是增强了网络直播对于我们的吸引力。

结语:综上所述,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事物,对于高中生是有较强吸引力的,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因此,作为高中生的我们,为得到更好发展,应明确自身参与网络直播的心理特征,从模仿和非理性心理、求知和群体社交心理、从众和自我表达心理入手,加强对网络直播的正确认识。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减少网络直播对于我们的负面影响,确保自身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艺璇. 网络直播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21, (15): 143-145.

[2]张军. 网络直播对高中生的影响力调查及参与心理分析[J]. 求知导刊, 2021, (05):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