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村初中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培养
张金名
开封市祥符区八里湾镇第四初级中学 河南省开封市 475100
【摘要】养成教育在我们教学以及实验教学中地位非常重要,本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要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知识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用实验的方法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作探究实验能力等养成教育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我们教学质量。
【关键词:养成教育 主动性和积极性 合作探究实验能力】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合作探究是学生实验成功的关键能力,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1】。在课标中多次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等等,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作为实施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手段,将化学实验作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和实践能力。充分认识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互动合作的探究能力的培养等养成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学生养成教育,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作为一名相对落后的河南开封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加强学生养成教育的几点体会。
一、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学生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理科,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化学难度大,教学难、学生学习也难。如何教好化学这是我们化学教师的头等大事,我们教师不仅要熟练教材,也要有高超的教学方法,成立化学兴趣小组,培养一批又红又专的学生,让学生带动其他学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合作交流等探究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培养成功至关重要,我把我校的化学兴趣小组以社团的方式成立,有负责人团长,其他组织委员,我作为指导老师,让学生针对学习中的一些操作能力,通过社团提出,分析,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比如:滴管的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对不懂不清楚的学生面对面讨论、指点。同时小组设计实验操作,通过直观的操作强化学生动手能力。
二、强化学生实验基本功练习,熟练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培养。
实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始于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试管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滴管的使用、量筒的使用、药品的使用、组装仪器的能力等等。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而获得的,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和性能,明确操作规程,熟练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实验技能的前提,缺乏这个前提条件,就不能形成技能技巧,更谈不上能力培养。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我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通过合作交流,动手训练,通过化学兴趣小组,把对化学兴趣高的学生能力培养好,让学生带动学生的方式,强化这些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这些能力。
三、做好化学演示实验的准备,要确保演示实验的规范性。
演示实验就是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科学方法。为此,教师在课前对演示实验要精心准备,尤其是一些因操作不当或药品污染而造成实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教师要提前预做,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避免课堂中演示的失误或失败。例如,在做电解水的实验——电压至少9V的直流电,不仅自己知道用直流电,在实验时也必须让学生知道直流电有正负极,电解水消耗大量的电能,电压需9V,还要让学生知道滴几滴硫酸的目的。又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对铁丝的粗细、集气瓶的大小、铁丝插入集气瓶的时机都要恰当,否则可能会实验失败。
四、多样的实验模式,培养学生实验综合能力。
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验证式实验只起到巩固书本知识和训练操作技能的作用,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要求。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这些能力的养成很重要。
例如:在新课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由于学生已经有仪器的使用能力,实验的设计能力,加上化学兴趣小组的带领下,先分组讨论可能的方案,依据反应的原理和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特点,自行设计装置。学生中会出现许多方案:有用木炭燃烧的,有用碳酸盐与酸反应的,也有用碳酸钙高温分解的等等。然后引导学生从原料、收集、操作、安全性等方面展开讨论,选择最佳方案。这样做,不仅使学生们牢固地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更主要的是使学生们学会了优化实验方案和提高了实验设计能力。
2、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尽管初中化学课本安排了一定数量的学生实验,由于受学校实验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开足开齐分组实验,教师应变通实验模式,将教师演示实验转化为学生完成的演示实验。九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富有参与精神,很乐于自己动手做实验,由于学生是在全体同学面前做实验,注意力特别集中,收效特别好。这不仅创造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大胆、心细、勇于表现的良好品质。
五、努力开发化学实验资源
1、开发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将化学实验与生活结合起来,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新课标“科粤版”化学课本第一章教学中,我就安排了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蜡烛燃烧时间与所罩玻璃杯的体积、蜡烛的粗细、高低的关系,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还有诸如尝试用醋除茶壶里的水垢、食用醋与面碱的反应等,即是对化学兴趣的激发,也是对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实验活动
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是开展课外实验活动的有效方式,主要以专题实验讲座,做化学趣味实验,制作实验教具等多种形式展开。在小组活动中我尽量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实验。我校理化教研组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实验技能大赛,各班参赛小组要在比赛现场抽取实验题目,独立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演示,评委老师当场予以评分和点评,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对化学实验的热情。
发挥学科特色、培养学生实验等能力的养成,是化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新课改中化学教学的重要课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只有在自己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实验探究等能力的养成教育,必将会对新课程改革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