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作者

张江北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河庄坪中心小学 716000

摘要:以“双减”政策为引领,积极改革和创新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解放学生的思想,使他们能够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语文学习和探索中。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为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因此,教师应积极响应政策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引领学生在语文的世界里遨游。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双减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有效路径

“双减”政策的出台,为课堂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其核心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减负提效的双重目标。这一政策要求教师积极革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方式,不再单纯依赖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与组织各类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从而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双减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

“双减”政策的出台是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而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这一政策虽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但也有一定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还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教学理念,充分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展。

二、双减背景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开展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当前较为推崇的学习方式。“双减”背景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合理划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为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当然,这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与其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结合起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探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时刻关注各个小组的动向,适当指导和点拨学生,助推小组合作探究的稳步开展。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课的时候,当完成基础知识的讲授后,教师给各个小组布置了一项任务,即进行角色分配,展开角色扮演,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现力,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对文本的理解。每个学生都可以直抒己见、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后,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续写这篇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强化技能。在讨论中,学生的思辨、表达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在续写时,他们的想象、写作等能力也获得了提升,可谓一举数得。

(二)创设教学情境

在落实“双减”政策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将关注点放在作业、课外辅导等有形的负担上,忽视了学生心理与能力层面的无形负担,而这些无形负担正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在语文学科中有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难以把握。教师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质量语文课堂,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深入理解所学知识,有效化解了课堂教学的紧张气氛与抵触情绪。

以《山行》为例。古诗词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能够将直观的场景与抽象的文字相结合,从而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了枫林、寒山等美景,并用舒缓、悠扬的音乐进行辅助,深化学生对古诗之美的体悟与思考。尤其在“远上寒山石径斜”这句的学习中,不少学生对“斜”的理解存在困难,因此教师展示出小路弯弯曲曲向远方延伸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斜”字在诗句中的具体含义和表达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三)分层设计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完善细节。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通常会给学生布置作业,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另一方面,教师能够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针对性地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使后续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难度、数量以及完成时间等进行科学划分,形成层次分明的作业。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各个阶段、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有所获。

以《猎人海力布》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设计了个性化、差异化的作业单,具体如下。①工整、美观地书写本节课的重点字词;②回顾文本内容,想想文本主要描写了哪些事情,并用小标题的方式将其列出来;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为这则民间故事写一段推荐语;④查找其他民间故事,认真阅读,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写下来。教师不再是按照“一刀切”的做法,为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而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布置不同的作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选择适合的作业,认真完成,得到良好的锻炼。当然,在“双减”背景下,要求教师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在作业设计中,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安排符合自身能力的作业,在教师审阅后完成,彰显学生学习自主性。

三、结语

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如何“减负、增质、提效”成为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话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顺应“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开展民主、开放的教学活动,让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其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为深入探索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云鸿.“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提质增效的策略[J].知识文库,2024,40(11):9-12.

[2]李春容.“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4,(30):1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