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作者

肖清联

江西省大余县新城中学 341501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增进师生间的互动,还能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并帮助教师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理解程度,进而推动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优势,通过增加问题的趣味性、实施分层次提问,并不断创新提问方式,以持续提升课堂提问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不仅能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深化学生对作者情感世界的理解。为此,教师需首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高度重视提问环节,并不断探索新颖的提问模式,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分析,促使他们勤于动脑,进而拓宽思维边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意义

(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设计有趣的问题能有效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教师应侧重于引导,避免问题成为学生的学习负担。鉴于初中生难以长时间保持高度专注,教师可巧设趣味问题,将学生思绪牵引回课堂,促使他们通过思考与探索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考虑到初中生好奇心旺盛且想象力丰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不仅要聚焦注意力,更要激发学习动力,鼓励学生主动交流。通过融入趣味性、悬念性及连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持续思考,从而确保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满足其学习需求。

(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里,巧妙的提问是教师评估学生学习理解程度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鉴于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尚在发展之中,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难免遭遇难题,且因表达能力有限,部分学生即便遇到问题也可能不主动提出,进而影响了学习进度。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主动提问的方式,依据学生的反馈,掌握他们对知识的把握程度,确保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

二、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问题的趣味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的提问策略能引领学生深入探索知识,推动学生高效学习进程。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深思熟虑,确保问题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并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要求。同时,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及整体架构来构思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助力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样的提问才堪称有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中刻板提问的方式,转而通过提问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提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教师应把握恰当的时机提出问题,使问题显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计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通过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语文知识,以富有趣味性的提问,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初中生拥有旺盛的好奇心,对于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总是乐于追根溯源。语文教师应当把握这一特点,结合教材内容,从学生兴趣点出发,设计富有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了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可以依托这些故事,巧妙地设计趣味性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深入探究,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

(二)分层次提问,鼓励学生多思考

每个班级都存在着学优生与学困生,这种成绩差异往往源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成长背景的不同。因此,教师的提问应具备针对性,例如采用分层提问策略,确保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锻炼思维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层次通过成绩得以体现,教师可以依据成绩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群体。对于成绩优异、理解力强的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侧重于激发他们的思考兴趣。同时,为防止学生间差距扩大,对于理解力稍弱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更多鼓励,助力他们不断突破自我。

例如,在讲解鲁迅先生的经典作品《孔乙己》时,面对文中“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一看似矛盾的句子,许多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它是病句,难以领会其深层含义。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这样表述的意图何在,以及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句子中的矛盾点,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单纯从句子的语法结构出发难以把握其真谛,而需要将其置于整篇文章的语境中进行解读。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创新了思考的角度,还打破了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进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创新提问方式,激发学生潜在思维

教师在实施分层次提问的同时,还需致力于提问方式的创新,深入挖掘教材中较为晦涩难懂的内容,并按照由简入繁的顺序巧妙地设计相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揭示事物的本质。若教师直接抛出一个过于深奥的问题,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影响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提问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紧扣文章的核心要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确保他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在讲解《陋室铭》这篇古文时,许多教师可能会直接提问“为何陋室并不显得简陋?”这样的问题,但对于初次接触文章的学生而言,往往难以迅速从文中提炼出答案。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可以调整提问策略,转而询问“文章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证明陋室其实并不简陋?”这样的提问方式更为具体,也更易于学生把握。学生在多次阅读后,能够较快地定位到相关语句,从而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注重问题的多元化,并按照从易到难的逻辑顺序进行,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他们的深入学习。

三、结语

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师生的紧密配合,而问题则是连接师生的桥梁,对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至关重要。精心设计的问题能有效推动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巧妙构思既具针对性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服务于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庄云云,刘春.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优化路径[J].辽宁教育,2023(18):51-53.

[2]张万福.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22,18(18):112-114.

[3]姚贵荣.试论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性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1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