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周本军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聚焦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探讨其设计原则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活动设计的目标性、趣味性、实践性等原则,阐述基于教材、生活、地域文化等多方面的设计思路,并从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资源利用等角度提出实施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以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一、引言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将语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培养多种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与实施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明确活动目标是设计的首要任务。活动目标应与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相契合,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例如,在 “我爱古诗词” 朗诵比赛活动中,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熟练朗诵古诗词(知识与技能),还要在准备过程中学会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生参与活动的动力源泉。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采用故事、游戏、竞赛等形式。如 “童话创编大比拼” 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童话,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接龙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三)实践性原则
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与体验。设计活动时要提供学生动手操作、实地调查、亲身体验的机会。比如 “校园植物观察日记” 活动,学生实地观察校园植物的生长特点、形态特征等,记录观察过程与发现,通过实践深入了解植物知识,同时锻炼观察与写作能力。
(四)综合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应整合多学科知识与多种语文能力。例如 “家乡文化探寻” 活动,涉及历史、地理、民俗等多学科知识,学生在活动中要运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种语文能力,对家乡文化进行调查、整理、宣传,提升综合素养。
三、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
(一)依托教材内容设计
深入挖掘语文教材课文,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习《赵州桥》后,开展 “古代桥梁建筑艺术探究” 活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更多古代桥梁的结构、特点、文化内涵,制作桥梁知识手抄报或模型,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与拓展。
依据教材单元主题设计活动。在学习描写自然景观的单元后,组织 “自然之美” 摄影与写作活动,学生走进大自然拍摄美景,然后根据拍摄内容创作描写自然景观的作文,将单元学习内容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二)结合学生生活设计
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设计活动。如 “家庭美食文化节” 活动,学生参与家庭美食制作过程,了解食材、烹饪方法、美食文化等,记录美食制作步骤与感受,既锻炼了语文写作能力,又增进了对家庭生活和传统文化的体验。
以校园生活为素材开展活动。例如 “校园运动会报道” 活动,学生在校园运动会期间担任小记者,采访运动员、教练员、观众等,撰写新闻报道、人物专访等稿件,提高口语交际与写作能力,增强对校园生活的关注度与参与度。
(三)基于地域文化设计
挖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设计活动。如在有剪纸传统的地区,开展 “剪纸艺术与民俗文化” 活动,学生学习剪纸技艺,了解剪纸背后的民俗寓意、传说故事等,创作与剪纸相关的作文或故事集,传承与弘扬地域民俗文化。
结合当地历史文化遗迹或名人资源设计活动。如在有历史古迹的地方,开展 “古迹探寻与历史故事讲述” 活动,学生实地参观古迹,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编写并讲述与古迹相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四、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多样化组织形式
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如在 “环保主题话剧表演” 活动中,小组学生共同编写剧本、分配角色、排练演出,在合作过程中交流思想、互相学习,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对于一些适合个人完成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如 “我的阅读之旅” 活动,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阅读,制定阅读计划,记录阅读心得,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组织班级全体学生参与大型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如 “经典诵读比赛” 活动,全班学生共同参与,通过集体排练、比赛竞争,营造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朗诵水平和集体荣誉感。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设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文。如在 “古代集市体验” 活动中,模拟古代集市场景,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在情境中进行商品交易、文化交流等活动,学习古代商业文化知识,运用古代汉语进行交流,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以项目任务为导向开展活动。如 “校园文化宣传册制作” 项目,学生分组完成宣传册的策划、资料收集、排版设计、文案撰写等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运用语文技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整合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文化设施等资源。如利用图书馆开展 “读书分享会” 活动,学生阅读后在图书馆内进行分享交流;利用实验室开展科学小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将语文写作与科学实践相结合;利用校园文化墙、宣传栏等展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如家庭、社区、博物馆、科技馆等。与家庭合作开展 “亲子阅读与写作” 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同时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组织学生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文化普及,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所,开展 “文化探寻之旅” 活动,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语文学习素材。
(四)完善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教师评价注重对活动过程的指导与成果的专业评估;学生自评促进自我反思与成长;家长评价从家庭实践活动参与度等方面提供反馈。如在 “家庭语文实践活动” 后,教师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知识运用与能力提升,学生自评活动收获与不足,家长评价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效。
五、结论
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关键。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开拓多元的设计思路,采用有效的实施策略,能够使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创新,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具价值的语文学习体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3 (2).
[4]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5] 周一贯。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况 [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
[6] 张田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7]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8] 施良方。课程理论 ——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