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研究
吴春祥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研究聚焦于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探讨其内涵、意义、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通过深度融合,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语文素养
一、引言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内涵
(一)目标的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传承意识。综合实践活动则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包括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等。二者深度融合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共同目标,使语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成为综合素养提升的基础,综合实践活动为语文素养的拓展提供平台。
(二)内容的关联性
融合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在内容上紧密关联。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如学习描写传统节日的课文后,开展相应的传统节日文化探究实践活动;同时,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成果,如调查报告、活动心得等,又可以成为语文写作、口语表达的素材,实现语文与实践内容的相互渗透。
(三)过程的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语文学习为实践活动提供语言工具和思维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设计、实施和总结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则为语文学习创造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加深对语文的理解与感悟,如在社区调研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和文字记录能力。
三、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增强语言运用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进行交流、汇报、撰写报告等,这促使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语文知识,如词汇、语法、修辞等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流畅性和生动性。
培养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往往需要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这有助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探究性实践活动中,学生要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就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
丰富情感体验与审美情趣
通过参与与语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文学作品表演、文化古迹参观等,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不同文化的美,从而提升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促进教学模式创新
打破传统课堂局限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方式。深度融合综合实践活动后,教学场所延伸到校园外,如博物馆、图书馆、社区等;教学方式也更加多样化,包括调查研究、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等,丰富了教学模式。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整合的能力,不仅要精通语文教学知识,还要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这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四、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教材挖掘融合点
主题拓展
教师深入研究语文教材,挖掘可拓展的主题。如学习《桂林山水》后,开展 “家乡山水之美” 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自然景观,并用文字、绘画、摄影等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分享,既加深了对课文描写手法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文体延伸
根据不同文体特点设计实践活动。对于古诗词教学,可组织诗词朗诵会、诗词创作比赛等活动;对于记叙文教学,开展故事创编、角色扮演等活动。例如学习《将相和》后,让学生分组编写并表演课本剧,在表演过程中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和语言风格,提升对记叙文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实践情境。如在教授《司马光》时,模拟古代庭院场景,让学生扮演文中角色,亲身体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过程,在情境中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感受古人的智慧和品德,同时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项目式学习法
以项目为导向,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例如开展 “家乡文化传承” 项目,学生分组对家乡的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等进行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资料收集、整理、撰写调查报告、制作宣传海报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整合校内外资源
校内资源利用
充分发挥学校图书馆、实验室、校园文化设施等资源优势。如利用图书馆开展 “读书月” 活动,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读书分享、故事创编等实践活动;利用实验室进行科学小实验,并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将语文写作与科学探究相结合。
校外资源拓展
积极拓展校外资源,如与博物馆、科技馆、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让学生在参观过程中了解历史文化知识,然后根据参观经历撰写作文;在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宣传、关爱孤寡老人等,学生在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培养社会责任感。
五、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一)挑战
教师观念与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对综合实践活动重视不够,且缺乏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和实践活动组织经验。
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现有的教学评价主要侧重于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能力提升等缺乏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时间与安全保障问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安排,在课时紧张的情况下难以保证活动的充分开展;同时,校外实践活动可能面临安全风险,需要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
(二)应对措施
加强教师培训
通过专题培训、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的认识,提升教师的组织实施能力和跨学科整合能力。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建立包括知识技能、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融合教学中的表现与成长。
合理规划与安全保障
学校和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课程体系,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开展活动。同时,制定完善的安全预案,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与家长、社会机构等协同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六、结论
小学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融合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实践意义。通过明确融合内涵、把握融合意义、实施有效策略并积极应对挑战,可以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与变革。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融合模式,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 [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3]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3 (2).
[4]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5] 周一贯。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况 [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2.
[6] 张田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
[7]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8] 施良方。课程理论 —— 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 [M].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核心素养指向下的小学语文和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04-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