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适合教育视域下小学舞蹈社团的建设与发展

作者

安宁

南京市天正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从教育视域来看,建设和发展我国小学舞蹈社团,既是教学的一种拓展,也是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舞蹈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艺术形式,它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协调动作,又可以训练他们的创意、想象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舞蹈社团的建设与发展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教育视域;小学舞蹈社团;建设与发展

建立小学舞蹈社团,是为了给同学们搭建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舞台,使他们能从音乐的节奏中感悟到舞蹈的韵味,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舞蹈社团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着教师资源匮乏,活动资源匮乏,学生兴趣各异等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舞蹈社团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视域

教育视域指的是个体在教育领域内进行领会、理解的构架或视野。它受到个体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教育时代精神以及个人教育经验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教育视域下,人们能够敏锐地感知和洞察教育现象,捕捉教育时机,优化教育效果。同时,教育视域也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能够随着个体经验的增长和认知的提升而不断扩展和丰富。在教育实践中,具备广阔的教育视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推动教育创新与发展。

二、适合教育视域下小学舞蹈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策略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我国小学舞蹈建设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小学音乐的框架下,舞蹈社团的课程体系应该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密切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舞蹈基本功、艺术表现力及创新能力。老师要分层次设置课程内容。初级阶段:针对一、二年级学生,侧重于基础动作的训练,如形体训练和节奏感的培养。可选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简单舞蹈动作,如《小手拍拍》等,以趣味化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中级阶段:针对三、四年级学生,课程内容逐步过渡到对民间舞蹈、现代舞等舞蹈风格的学生。可以选择《娃哈哈》这样的富有民族特点的音乐,并配以对应的舞步,让学生在舞蹈中体会到各个民族的人文风情。高级阶段:针对以五、六年级学生,应注重舞蹈表演技巧的提升及舞蹈作品的创作。在课程内容上,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音乐,比如《金孔雀轻轻跳》,教师可将这首歌与傣族舞蹈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傣族的文化背景及舞蹈特点。通过教授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如手型、脚位、步伐等,让学生逐渐掌握傣族舞蹈的风格及韵律,并指导学生按照音乐的曲调和歌词来创作具有个人风格的舞蹈作品。

(二)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体系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舞蹈社团建立和发展的核心。在小学音乐的框架下,舞蹈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应该重视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职业素质和教育水平。舞蹈老师必须具有坚实的舞蹈基础,丰富的舞台演出经历,有较强的授课水平。因此,学校可以聘请有职业舞蹈教师,为社团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应定期组织舞蹈教师培训活动,并聘请著名的舞蹈专家为学校老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教育方法的指导。老师还要并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竞赛和交流活动,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和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方式。比如,学校可以安排老师参加当地的小学舞蹈教师培训班,让他们从培训班里吸取国内外的教育理念和舞蹈教学方法。学校也要注意为老师提供健全的奖励制度,对在舞蹈教学中表现突出的老师给予表扬和奖励。同时,为教师提供职称晋升、职务提升等方面的支持,以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比如,学校还可以设置"优秀舞蹈老师"奖,以奖励为学校和社团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老师。

(三)完善社团管理与评价体系

完善学校社团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学校舞蹈社团建立和发展的重要保证。舞蹈社团应注重社团管理的规范化与评价的多元化,确保社团活动的有序开展及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学校应制定完善的舞蹈社团管理制度,包括从人员选拔,活动安排,考勤管理,安全管理等多个环节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社团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以保证社团各项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学校可以制订《小学舞蹈社团管理制度》,对学生的选拔标准、学生活动的安排和学生的出勤等问题做出具体的规范。比如,制度要求社团成员要严格按照学校和社团的规则,注意公共物品的使用,维护好社团教室整洁,课程结束后要关好门窗和电源等。学校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评价机制体系,公正客观地监管社团建设,并做出及时有效的调控。如设立“示范类学生社团”评选,对表现突出的社团进行表彰,激发社团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小学舞蹈社团的建设与发展中,还要建立良好的社团文化。社团可以多举办各种舞蹈比赛,表演,讲座等活动,提高社团的影响力。并鼓励成员参加校内外的各种舞蹈竞赛和交流,展示社团的舞蹈成果及风采。比如,学校可以组织“舞蹈节”,邀请校内外的学生参加,促进舞蹈文化的交流。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家校合作,通过与父母的合作交流,帮助父母建立起对社团的正确认识,并鼓励孩子积极地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比如通过召开家长会,制作社团宣传册等方式,让家长理解和支持舞蹈社团的建立和发展。

综上所述,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材选用、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体系、完善社团管理与评价体系是适合教育视域下小学舞蹈社团建设与发展的三大策略。通过实施这些策略,能够推动舞蹈社团的规范化、专业化与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艺术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期望在不断的创新和探索中,使小学舞蹈社团在校园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从而为培育具有艺术素养、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学生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我们也期待全社会对小学舞蹈社团的重视和支持,使之更加蓬勃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一片天地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杨骐瑄.场域理论视域下小学舞蹈教育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DOI:10.27267/d.cnki.gqfsu.2024.001461.

[2]徐雪姣.小学舞蹈社团建设初探[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2023年第一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2023:3.DOI:10.26914/c.cnkihy.2023.00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