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探讨
曹淑贞
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实验小学
摘要: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环节,不仅影响着课堂氛围的营造,更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和师生关系的建立。我们将深入剖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并提出有效的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师生互动;重要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单向讲授式教学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作为一种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它不仅能够点燃学生对数学的热情,锻炼他们自主求知的能力,还能在互动交流中加深情感纽带,营造融洽的师生氛围。因此,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
(一)营造活跃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是打破沉闷的有效手段。通过提问与讨论等,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这种互动不仅使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师生互动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1]。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调整教学策略。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互动中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这种双向交流的学习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其学习效率。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互动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亲近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另外,学生也能在互动中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增强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策略
(一)融合信息技术,拓宽互动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宽师生互动的渠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生动的数学案例和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社交媒体等工具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和辅导,延伸课堂互动的时间和空间。
比如,在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教学中,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软件展示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还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小数点的移动规律,进而加深对小数除法原理的理解。此外,教师利用在线数学工具,如互动式计算器,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折扣价格,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课后,教师通过班级微信群分享小数除法的练习题和解题技巧,鼓励学生上传自己的解题过程,教师在线点评,及时纠正错误,极大地拓宽了师生互动的渠道。
(二)优化问题设置,引导深入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优化问题设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质疑观点,以便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馈等方式,帮助学生逐步构建数学思维,掌握解题方法。
比如,在“轴对称和平移”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轴对称图形有哪些共同特征?”、“平移过程中图形的哪些属性保持不变?”等,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和平移的奥秘。另外,教师还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轴对称和平移的例子,并在小组内分享,这种开放性的问题设置方式既促进了师生互动,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组织多元活动,促进主动学习
为了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教师可以组织数学游戏以及数学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与指导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动力。
例如,在教授“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题策略。随后,教师设计了“面积拼图”游戏,旨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相应的计算技巧,提高学习兴趣,同时锻炼他们的创新思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组织了一场“面积计算大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自己的计算能力和解题技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四)强化教学反思,满足学生需求
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审视是优化师生互动效能的有效途径。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频繁地回顾自己的教学举措以及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借助这一反思机制,教师能够揭示在师生交流中存在的短板与挑战,并据此迅速做出调整与优化。此外,依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与反馈,教师应实施个性化的指导与拓展计划,确保教学活动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期望。
比如,在教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的“可能性”时,教师细致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通过他们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初步判断学生对可能性的理解程度。针对部分学生可能对“确定性事件”与“不确定性事件”的区分存在困惑,或者对“可能性大小”的初步感知不够清晰,教师精心设计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如通过抛硬币与掷骰子等游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和理解可能性的概念。课后,教师布置了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并为那些对可能性理解不够深入的学生准备了个性化的辅导材料,以趣味性的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可能性的奥秘。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通过班级微信群还是在校期间的面对面交流,教师都耐心倾听,并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进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障碍。
结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能够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融合信息技术、优化问题设置、组织多元活动和强化教学反思等策略,教师可以更加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将会更加多元化和富有成效,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徐信英. 师生互动要有效 发挥作用不得了 [J]. 第二课堂(D), 2023, (08): 87.
[2]杨转玲. 浅谈师生互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 (19): 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