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沈亦宽 金智鹏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314000

基金项目:2022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中国特色学徒制视域下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2SCG063);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根本任务,为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孤岛效应",结合城轨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特点,以专业基础课程《城市轨道交通概论》为例,对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课程思政;专业教育

一、深入挖掘《城市轨道交通概论》课程思政元素

《城市轨道交通概论》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先导课程,内容包含了对城轨交通岗位的介绍,有益于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各类岗位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为了更好地营造逐梦城轨氛围,课程思政全程融入于课程,课程团队对地铁实际岗位进行调研,从轨道实际工作中解析所需的安全教育、工作作风、计划管理、服务意识、服从命令等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九章,并根据每一章的学习目标,设计这些思政元素的切入点,如表1所示:

课程团队根据实际轨道行业岗位,调研解析得出相应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于本门课程教学大纲的知识点。精准抓住思政元素的映射点,在课程中将专业目标与思政育人元素有机结合,形成了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库。

二、教学案例:以课程第六章《城轨通信与信号系统》为例

2.1教学内容——城轨通信信号

本章节主要任务是介绍了城轨通信和信号的主要设备和系统,包括信号联锁设备、信号机、道岔、列控系统、车站内通信调度系统等,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后续能更好地学习《城市交通信号与通信》这门专业课。

2.2思政元素及教学资源

2.2.1课程思政元素

本章节课程立足于城轨信号调度方面的专业知识。思政元素包括:(1)安全管理,计划管理意识;(2)培养学生具备敬业乐群,爱岗守时的精神;(3)培养学生严谨细微、耐心踏实、吃苦耐劳、全心全意服务乘客的意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4)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成长为高水准的城轨技能人才。

2.2.2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包括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资源,线上职教云及城轨教学资源库,线下智慧教室搭配仿真软件模拟真实城轨场景。

2.3融入途径与手段

2.3.1课前引入

1)发布学习视频:在职教云平台发布信号与通信系统的相关微课视频,播报与城轨交通相关的新闻,主要针对两方面内容:一是一些安全事故的警示案例;二是最新应用于地铁、轻轨的科学技术、新地铁线路开通等传播正能量的新闻。

2)案例视频及素材搜集:教师发布搜集与城轨信号与通信系统的素材视频任务,学生分小组自主搜集并上传到职教云,小组讨论确定后上传到职教云,进行发帖讨论,对各组所发案例进行评价。

2.3.2课中融入

根据课前教学团队对本章节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将其融入于课中。

1)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意识。

在课程的情景导入部分,播放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视频,并给出问题:事故发生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得到事故发生的原因:信号联锁故障。视频中事故原因是由于列车信号联锁系统发生的一个非常微小的故障,最后却引发了一个巨大的事故。通过事故案例原因分析,学生能更深刻意识到交通安全无小事,交通安全大于天,联想自己如果成为一名轨道人,将肩负怎样的责任,从而增强学生的计划管理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2)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课程的学生融入部分,模拟事故情景,学生扮演事故不同岗位工作人员,找寻原因以及可能的补救措施。学生需要先讨论自己要如何完成任务。在整个情景角色扮演环节,一个人的错误就会导致团队任务完成不了,每一个岗位角色都很重要,不能出现一点的失误,学生事故情景中感受轨道人严谨细微的工作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与此同时,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工作技能,还能在学习服务性劳动,比如在设备检修上,通过日常对设备的维护,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进而培养了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3)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课程的最后学生评价纳入环节,将进行小组研讨。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本次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课前学生自主调研的我国轨道交通所采用的信号与通信系统,以小组为单位并阐述优缺点,各个小组之间相互在网上平台对其他小组进行投票和点评,感受我国城轨的高速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更好地进行团队合作。

2.3.3课后深入

(1)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到地铁车站、有轨电车车站进行志愿活动,通过售检票、进出站志愿者指引、客流疏导等活动,提升学生利用所学服务社会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并通过调研报告等成果形式,形成个人在实践学习中所收获的心得体会。

(2)现场教学

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嘉兴铁投、上海申通等公司参观,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获得新知,感受现场工作人员严谨细微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专业认同感。

三、案例成效

通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于教学手段中后,课程团队从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团队协作、乐学善学、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六个方面分别对学生进行了考察。根据课前组织的案例视频搜集,课中的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企业导师评价以及课后的问卷星测试成绩多方面反馈,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及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城轨专业的学生在劳动意识方面提升非常明显,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前大部分学生都处于“被动劳动”状态,只有教师督促了才开始进行劳动,仅有26%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劳动。融入课程思政于教学中后,95%学生愿意参与主动劳动,班级劳动氛围良好。学生具体提升情况如下表所示:

四、结语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过程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课程团队从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要的技能、工具、方法和知识四个维度,从安全教育、工作作风、计划管理、服务意识、服从命令五个方面解析思政元素,推进课程思政实施,塑造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艳英.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J].天津大学学报. 2021,11(23).

[2]蔡小春,刘英翠,顾希垚,等. 工科研究生培养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10):7-13.

[3] 吕宁.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析 [J]. 大学教育,2018(1):122-124.

[4]高帅.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论析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11):30-32.

[5]徐晓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特色建设探讨[J]. 商品与质量,2019(17):41.

第一作者简介:沈亦宽(1995-)、男、汉族、1995、浙江嘉兴、硕士、轨道专任教师、助教、城市轨道交通方向、嘉兴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