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培养语感能力 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

沈成香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本文围绕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对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分析了语感的内涵与特征,阐述了其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关键作用,并从朗读实践、阅读拓展、情境体验、写作训练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的语感培养策略,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语感能力;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一、引言

语文素养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感能力则是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力能够使其更加敏锐地感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为其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对提升其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语感的内涵与特征

语感是个体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敏锐的直觉感知和领悟能力。它具有整体性、直觉性和情感性等特征。整体性体现在语感能够对语言文本进行整体的把握,从篇章结构到词句运用,迅速理解其主旨与内涵;直觉性表现为在接触语言的瞬间,无需过多理性分析就能感知其正误、优劣与情味;情感性则是指语感能深入体会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情感色彩,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三、语感能力在小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一)助力阅读理解

在阅读过程中,语感强的小学生能够快速捕捉文本关键信息,准确理解词句含义,深入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情感表达。他们能凭借语感轻松跨越文字表面障碍,深入文本意境,品味其中的精妙之处,从而提高阅读的速度与质量,拓展阅读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四季景色的散文时,语感能让学生迅速感受到作者对不同季节的独特情感,理解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所营造的美妙氛围。

(二)提升写作水平

写作是语言运用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语感能够引导小学生选择恰当的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使文章语言通顺、表意准确、富有表现力。具有敏锐语感的学生在写作时,能够自然流畅地组织语言,避免语病和表达生硬的问题,还能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添彩,让文章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有效提升写作能力。

(三)增强口语表达

在口语交流中,语感使小学生能够准确地发音、运用恰当的语调、语速和语气,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语感好的学生说话更有条理、连贯自然,能够根据不同的交流情境和对象灵活调整语言风格,使口语表达更具说服力和亲和力,促进人际交往与沟通。

四、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力的策略

(一)强化朗读实践

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范读、分角色朗读、配乐朗读、小组赛读等。范读能够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语音、语调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分角色朗读可使学生深入体会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与情感变化,增强对语言的表现力;配乐朗读借助音乐营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意境;小组赛读则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朗读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例如,在朗读童话故事时,通过分角色朗读,学生能生动地展现出故事中各个角色的语言特色,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语感体验。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朗读技巧指导,包括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等方面。通过对重音的把握突出关键信息,以停顿来体现语句的节奏与层次,运用恰当的语调表达情感变化,依据文本内容调整语速。如朗读描写紧张情节的文段时,加快语速、升高语调,以增强紧张感;朗读抒情段落时,则放缓语速、轻柔语调,营造抒情氛围。教师可通过示范、对比、练习等方式,让学生逐步掌握朗读技巧,提升语感水平。

(二)拓展阅读视野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精心推荐丰富多元的阅读材料,包括经典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童话故事、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素材,拓宽语言感知的广度与深度。例如,经典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魅力与深度,科普读物能让学生接触专业严谨的科学术语与表述,童话故事则以其生动有趣的语言吸引学生,诗歌散文可培养学生对语言韵律与意境的感悟能力。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如精读、略读、浏览等。精读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逐字逐句的研读,品味词句的精妙,分析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略读则侧重于快速获取文本的主要信息,把握文章大意;浏览主要用于查找资料或初步了解文本内容。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边读边思考、做读书笔记、定期阅读等。通过阅读方法的掌握与阅读习惯的养成,学生能够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经验,提升语感敏锐度。

(三)创设情境体验

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语言文字。在讲解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时,展示相关的精美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直观地领略自然之美,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中对景色的描写语句,增强语感体验。例如,在教授《桂林山水》时,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短片,学生在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同时,能更好地体会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等语句所描绘的意境,感受语言的生动与形象。

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扮演中深入文本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与语言特点。在学习历史故事或童话故事时,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模拟角色的对话与行为,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语言运用,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与情感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语感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如在学习《将相和》时,学生分别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在表演过程中体会人物的语言风格与情感变化,加深对文本语言的感悟。

(四)加强写作训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选择优秀范文,让学生模仿其结构、句式、表达方式等进行写作。通过仿写,学生能够学习到规范的写作技巧与语言运用模式,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提升语感在写作中的表现能力。例如,模仿《翠鸟》一文的总分总结构,以及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句式,学生可以进行描写小动物的写作练习,在实践中掌握描写事物的方法与语言组织技巧。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与创意表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想象进行写作。在自由写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语感能力,自主选择词汇、句式和表达方式,展现个性与创造力。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与反馈,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断尝试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在自由创作中提升语感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五、结论

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是提升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强化朗读实践、拓展阅读视野、创设情境体验和加强写作训练等多方面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语感潜能,使其在语言感知、理解与运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助力其在语文学习与语言运用的道路上不断成长与进步。

六、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感论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3.

[2] 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C].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4] 崔峦。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 [J]. 课程。教材。教法,2021 (2).

[5] 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3.

[6] 周一贯。语文教学改革研究概况 [M]. 山东教育出版社,2023.

[7] 张田若。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22.

[8]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一般课题“思趣课堂视角下小学生语感适应性障碍及对策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HLX202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