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时空演化特征及优化策略研究
邹丽昕 张远婷 刘立婷 范乙霖 阿依佐合热柯孜·阿卜杜克热木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101149
作者一姓名:邹丽昕;性别:女;出生年月:2004年1月;籍贯:北京市朝阳区 民族:汉族;北京物资学院本科在读
2作姓名:张远婷;性别:女;出生年月:2004年1月;籍贯:北京市延庆区 民族:汉族;北京物资学院本科在读
3作姓名:刘立婷;性别:女;出生年月:2004年11月;籍贯:辽宁省建平市 民族:汉族;北京物资学院本科在读
4作姓名:范乙霖;性别:女;出生年月:2002年3月;籍贯:山西省洪洞县 民族:汉族;北京物资学院本科在读
5作姓名:阿依佐合热柯孜·阿卜杜克热木;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7月;籍贯:新疆省阿克苏市 民族:维吾尔族;北京物资学院本科在读
摘要: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优化策略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网络分析、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ArcGIS软件工具,对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时空结构、拓扑结构、驱动机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研究揭示了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当前网络的空间布局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碳税政策的影响,提出了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和建立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中心等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冷链物流的碳减排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冷链物流;时空演化;社会网络分析;碳税政策;北京市
一、引言
随着中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和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冷链物流行业正经历着智能化革命。冷链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对于保障食品质量与安全、减少食品浪费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资源约束加剧的挑战,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在满足居民食品、药品等需求的同时,面临着环境污染、土地紧缺、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严峻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冷链物流网络的运行效率,也制约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优化策略,对于推动冷链物流行业的绿色发展、实现低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碳税政策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技术路线及解决方案,以实现冷链物流的碳减排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通过本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发展历程、空间布局和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为全面了解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发展状况和研究进展,本研究首先进行了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研究北京市冷链物流的相关文献,包括政策文件、研究报告等,收集了北京市冷链物流的发展历程、企业分布等信息。这些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和背景信息,有助于深入理解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2)数据收集。通过企查查、企业官网等多方途径搜索北京市冷链物流企业,收集自建国以来至2024年建立的约350家冷链物流企业的注册信息、成立年份、注册资本等基本数据,为研究北京市冷链物流企业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提供基础。进一步收集企业的冷库地址、经纬度以及库容,为空间演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同时,结合ArcGIS软件工具,对冷链物流企业的地理选址进行精准定位,为后续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打下基础。
三、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时空演化特征
在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与空间网络分析、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时空结构、拓扑结构、驱动机制进行了可视化表达和定量分析。
(1)时间分布特征。通过对北京市冷链物流企业的成立年份和注册资本等数据进行分析,本研究揭示了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在早期阶段,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条件和政策法规有限,冷链企业数量较少,冷库建设规模也较小。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冷链企业数量逐渐增多,冷库建设规模也逐步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企业数量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体系。
(2)空间分布特征。北京市冷链物流设施的空间迁移表现出较强的阶段性和适应性。早期的冷链设施集中于核心城区和主要消费市场周边,以便实现快速配送。随着物流需求的增长和地价上涨,设施逐渐外迁至城市外围及毗邻区域,形成了一个“环形”空间布局。这种布局不仅符合冷链设施对空间扩展的需求,也顺应了城市功能的分区规划。同时,冷链物流设施往往分布在交通枢纽附近,如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以便于货物的快速运输和配送。
进一步分析发现,北京市的冷链设施布局还体现了“节点性”特点。通过交通枢纽、大型物流园区等重要节点的建设,强化了设施间的连接性和协调性,从而构建出高效的冷链物流网络。这些节点在冷链物流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周边地区提供冷链物流服务。同时,结合图1-1和图1-2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企业呈现出从中心城区向四周扩散的趋势,在各区县内呈现小集聚的特点,其中大兴、通州地区的冷链企业数量增长较多.
(3)案例分析
本研究以平谷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平谷京平综合物流枢纽是北京市重要的冷链物流基地之一,位于北京市平谷区。该物流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有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干线通过。
通过对平谷京平综合物流枢纽的冷链物流网络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发现该物流枢纽在冷链物流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优化物流配送路径和建立共同配送中心等措施,该物流枢纽成功降低了碳排放量并提高了经济效益。这些优化措施不仅有助于该物流枢纽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其他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四、碳税政策对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碳税政策的实施将增加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尤其是运输和储存环节的碳排放成本。因此,冷链物流企业需要调整物流网络空间布局和运输方式,以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碳税负担。
(1)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样先进算法,对冷链物流的配送路径进行优化。企业冷库选址优先考虑可服务路径较多的地区进行建厂,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和运输成本。
(2)建立冷链物流共同配送中心。对配送中心选址和供给客户需求量的分配进行优化,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平谷京平综合物流枢纽为例,其合理选址为北京市冷链物流企业合理布局提供了参考蓝本。
五、应用前景评价
在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背景下,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网络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应用前景和战略价值。该项目通过深入研究北京市冷链物流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结合技术创新和政策推动,将为冷链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同时,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也为其他城市改善冷链物流碳排放提供了借鉴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邱莹.北京市食品冷链物流时空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7,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