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胡晓娟 刘雨

内江市第一小学校 内江市第一小学校

【摘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不断革新,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德育不仅仅是教授道德知识,更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育德育心,润泽生命,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社会合格公民的必由之路。本文旨在探讨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核心作用,分析其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育德育心,润泽生命,这是德育的核心理念,也是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始终坚持的原则。

【关键词】:德育;爱的教育;欣赏肯定;评价;策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坚持以德育为先,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学校应当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增强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效化。《礼记》中对教师也有着这样的要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由此可见,德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是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陶冶学生坚定政治素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学生理想信念的主要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应当重视德育教育。

一、德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德育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基础

德育,即道德教育,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它涵盖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多个方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素质,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有助于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德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诚信、友善、责任等品质的培养。德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德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德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德育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德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担当的社会公民。

二、实施德育的策略

(一)加强师德建设,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教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使其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引路人和榜样。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完善师德师风的评价和考核制度。这包括建立科学完备的标准和程序,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将师德考核摆在教师考核的首要位置,坚持多主体多元评价,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其次,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培训和教育也是关键,通过培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二) 融入课程教学,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

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和熏陶。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道德问题和人生哲理,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比如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时就可以恰当地进行德育的教育。以课文《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感情地朗读出课文。学生讨论后会发现课文中有一些重点的词语如“英勇奋战”“痛击”“狠狠地打”“大吼一声”等部分都应该重读。因为将这些词语重读就能很好的表现出五壮士对于敌人的满腔怒火,同时将五将士杀敌的决心和无畏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本课文的学习,会让学生体会到五将士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忍不拔的道德品质。

(三)开展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高道德素质。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的力量和价值。

教师可以利用每周的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不文明行为的视频。播放完视频,请同学们先讨论有什么想法?然后请学生代表起来发言谈一谈自己对视频中这些人的看法。孩子们会说出视频中的人有哪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教师再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的危害。所以我们要告别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文明。

(四)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德育合力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学生道德成长的重要引导者。要加强家校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课堂等方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和合作,形成德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比如我们的家长课堂就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们走进我们的课堂。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特长,为孩子们带来精彩丰富的德育知识。例如我们可以邀请职业是警察的家长给孩子们带来“反对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家长课堂。通过此家长课堂的学习让孩子们增强了防范校园欺凌、提高友爱互助、加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遇到欺凌时能够勇敢面对和机智解决的能力。还可以邀请医生职业的家长给孩子们带来“珍爱生命”的家长课堂。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生命的起源,同时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

(五)走进学生的内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持之以恒。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下一代的重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要理解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作为教师,要尊重这些差异,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倾听他们的声音,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使学生愿意与我们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关注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心态。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

(六)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实现德育的科学化

德育评价是检验德育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应该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道德素质。德育评价应该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等多个方面,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总而言之,德育在现代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重要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我们也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钟祖荣.论教师应具备的四种核心素养[ J ].中国教师,2020(12):22-25.

[2]何新莲.加强师德建设,用心浇灌幼苗[ J ].教育家,2020(43):51.

[3] 张红.以德育人,让学生如沐春风[ J ].小学生(下旬刊),2020(10):97.

[4]王志超.“因材施教”教育原则之思考[ J ].文学教育(下),2020(12):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