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初探

作者

杨建伟

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合山中学 529933

摘要:所谓分层教学法,是指围绕学生的不同水平能力,将他们划分为不同层次,然后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内容和活动的一种形式。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深刻理解分层教学的内涵与价值,结合学生实际,科学划分层次,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能够精准对接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为他们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空间,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获得实质性的成长。此方法不仅显著提升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还促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步。在此过程中,教师需遵循动态分层原则,紧密围绕学生的成长需求,科学规划教学策略,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灵活调整教学模式,确保教学活动更加科学高效,助力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实现最大化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分层教学法基于因材施教这一教学理念,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更契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种模式往往可以全面地激发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分层教学强调通过有益的启发与引导,灵活巧妙地调整相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高效融入课堂学习,获得成长。在新时期的教学过程中,按照分层教学的要求,可以形成一种差异化教学的态势,让学生在巧妙的建构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生成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参与并选择,让他们在更适合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建立浓厚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长远发展。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制订分层目标

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实践,在划分学生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新课内容为学生制订分层次教学目标,帮助后进生跟上课堂节奏,引导中等生和优等生在掌握课程重难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最短路径问题”为例,课程学习的重难点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变化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作图解决生活中的轴对称问题。数学教师应用分层教学法开展教学设计,聚焦于课程中难点制订出分层教学目标,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的最短路径问题转化为数学抽象几何图形,感悟转化思想;引导中等生运用轴对称解决简单的最短路径问题,体会图形的变化在解决最值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学转化思想;驱动优等生经历数学抽象、独立思考、画图尝试、理性思考等探索过程并激发其探索精神,提高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抽象思维。在分层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开展教学实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能够舒缓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活动分层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需要将学习活动进行分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设置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因为只有生动有趣的活动,才能够触动学生内心,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活动解析数学问题,实现学习质量以及效率的共同提升。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很多类型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推崇,而游戏化教学法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时期备受广大教师认可。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游戏化教学模式强调情境性、引导性、综合性、趣味性,往往可以契合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形成一种“在玩中学”的效果。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巧妙、独特的游戏主题与规则,打造“寓教于乐”的课堂,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达成理想的状态,尝试更高质量的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起A、B、C三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欲,聚集自身的注意力,形成一种专注的状态,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另外,游戏的组织形式也是非常多变且巧妙的,教师还可以启发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创编游戏,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难度的游戏中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进阶、提升。同时,灵活的游戏形式和内容更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帮助他们全面提升自身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树立一种乐于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推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设计分层提问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组织分层教学时考查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灵活性,围绕课程重点内容设计分层次问题,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借助课堂提问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专注度。初中数学教师需把握课堂提问的难度,结合学生的具体水平由简入难、循序渐进,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数学知识的讨论互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问题驱动下深入探究掌握数学知识点。仍以“最短路径问题”为例,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播放“将军饮马”的故事视频,围绕故事内容设计分层次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做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问题是什么吗?能将它转化成其他问题吗?怎么找到C点的位置呢?”引导基础薄弱的学生认真观察视频内容,找出其中存在的数学问题,在思考的基础上回答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面向中等生、优等生,教师引导学生在提炼问题的基础上尝试绘制数学图形,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将实际问题中的地点、河抽象成数学中的点、直线等图形,将问题表达成线段和最小问题,从而将最短路径问题抽象为“线段和最小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借助分层提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三、结语

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全面落实了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契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育人方向,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初中数学教师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优化调整教学方案,提高分层教学的针对性,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金翠.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4,(32):165-167.

[2]林荣河.尊重差异,分层提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试题与研究,2024,(3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