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间文化资源融入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

作者

彭静宇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 415000

[摘要]文化养人理念亘古有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高质推进,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愈发注重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者应抓住“培基护苗”的契机勇于探究,敢于实践,在充分开发与智慧利用民间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促进幼儿身与心的全面发展。教育者要追本溯源,在明晰价值的背景下以多样化的策略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实现文化养人、课程育人的综合成效。

[关键词]民间文化资源,园本课程

前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水土其实也是狭义的文化。作为拥有5000年灿烂文化的泱泱大国,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是倍感文化养人的独特魅力。现在学前教育质量改革进入了高质发展阶段,园本课程的建构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对此,我们坚持文化养人理念,依托本地区的民间文化资源打造适宜优质的园本课程。在此过程中,我们也走过了初始追本溯源——过程问策寻法——结果反思改进的探究历程,并形成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与有效策略。

一、追本溯源:民间文化资源的价值

(一)幼儿发展所需

园本课程建构中,幼儿是主体,也是根本。我们常说“儿童本位”,在建构园本课程时,幼儿发展所需是我们最先考虑的问题。民间文化资源源远流长,内含丰富的教育价值,同时民间文化资源又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其开发与利用能极大地拓宽幼儿的学习视野、增加幼儿的学习深度,促进幼儿综合的学习与发展。

(二)教师职责所在

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工作者,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怎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怎样锻造能造福社会的合格小公民是我们幼儿教师始终追求的教育立场。而民间文化资源中那润物无声的爱国情怀,那清新隽永的美好品质,都需要我们继承发扬、创新运用。

(三)课程建设所迫

园本课程的建设已愈发深入,我们的课程需要真正的灵魂、根基。因此课程建设的迫切性反之催动着我们对民间文化资源的探索和运用。掌握了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之道,我们的园本课程才会如有本之源、立身之本。

二、问策寻法:民间文化资源的利用

(一)明晰民间文化的主流内容

1.重视开发,让文化资源留其“魂”。

民间文化资源无处不在,但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我们在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中却没有常见它的踪影,这是因为我们缺乏对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民间文化资源地域之广、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含义之深远并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

以湖南省常德市为例,我们的民间文化资源就多如过江之鲫:如武陵区分布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资源种类丰富的名胜古迹,类似乾明寺、普光寺、甘露寺公园、古德禅院、武陵红色陈列馆、善德观、清真寺等。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优美如画的风景无一不让人陶醉。更遑论那些精妙绝伦的民间音乐、美术、传统技艺,其中的教育价值愈发丰富。物质彰显了文化,文化承载了物质。当我们幼儿园重视对这些资源的开发,以欣赏、珍视和学习的态度挖掘民间文化资源背后的每一寸土、每一缕情,我们的园本课程才有了真正的“魂”,能够经得起时光的洗礼和雕琢。

2.智慧继承,让文化资源正其“根”。

对民间文化资源的重视与梳理能够让幼儿园和教师建立起独特的“课程资源地图”,大家深感民间文化资源的厚重与宝贵,也坚定了智慧传承民间文化,将其融入园本课程后发扬光大的坚定信心。对此,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幼儿园从办园理念、园所文化上就体现这一点:融合文化元素,培养多元儿童。为让我们挖掘的民间文化资源为自身所用,我园利用园本教研、年级分组教研和班级微教研的多种形式组织了对文化资源的层层审议。从民间文化资源的认识到种类,再到民间文化资源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教师们不断找到园本课程与民间文化资源之间的“连接点”“交叉点”和“关键点”。

(二)结合当地本土的特色资源

1.尊重经验,让文化资源见行见效。

《在建构园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拓展幼儿新的经验,这样文化资源的利用才不会“纸上谈兵”。如幼儿在调查中对常德“擂茶”的民间文化技艺和习俗很感兴趣,为此我们追随幼儿的脚步,一起开启了“学茶道 懂擂茶 品茶香”的课程之旅。在课程开始前,我们发动幼儿先做亲子调查,大家围绕“擂茶”的含义、功效、制作方法等展开了细致的调查与交流。通过这样的小调查,幼儿初步了解了“擂茶”,也梳理出自己究竟要围绕“擂茶”挑战哪些任务。经过投票表决,幼儿最感兴趣的就是自己动手“擂茶”。于是,准备擂茶工具、交流擂茶流程、认识擂茶工具等活动依次展开。幼儿主动建构着擂茶的经验,不断激发出对常德本土美食的自豪、对中华传统民俗的喜爱之情。很多幼儿在分享时表达了自己的课程收获,从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传统文化的拥趸者。有了这些热爱文化的种子,未来的赤子之梦不难实现。

2.整合运用,让文化资源入心入脑。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呈现典型的综合性,如我们需要兼顾幼儿五大领域的发展,也要兼顾认知、技能和情感态度的三个维度。通过上述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初步梳理,我们也能看出民间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与综合性。上述这些客观规律都要求我们必须整合运用,才能让文化资源入心入脑,成为幼儿成长路上的绝佳沃土。

以幼儿观摩的“武陵红色陈列馆”实践活动为例,幼儿在去之前就已经从爸爸妈妈那里听了许多爱国故事,他们早已童心向党飞。在陈列馆里,幼儿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又融合为一体,让幼儿心脑合一,仿佛也回到了那个不太平的年代。看到现场陈列的纪念品,很多幼儿流淌出了心疼的眼泪。一次看似不起眼的实践活动,幼儿学到的远不止表面上的那些:去之前的活动准备、线路设计;参观过程中的历史了解、情感激发;结束后的活动表征、自我记录……幼儿在和文化资源的亲密接触中收获了全方位的洗礼,其人格也更加健全。

结语:民间文化资源是我们园本课程建设的沃土,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定要重视其开发,智慧来继承,在结合当地本土的特色资源基础上真正让园本课程呈现出最佳的精神面貌,浸透着民间文化资源的课程实践也真正满足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今后我们还将持续探究,聚焦“民间文化资源”探索更多的建设策略,以期不断提升园本课程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孟冰芝.利用西府民间文化资源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1(52):67.

[2]涂静芳.民间文化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16):69-70.